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与新兴中小企业共生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再造的绩效 ,就必须寻求传统优势企业和新兴中小企业的要素、组织和行为共生模式 ;通过共生模式的合理选择 ,可以实现要素、组织、行为优势互补 ,最终形成比较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协同发展,提升出版产业竞争力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媒介融合方面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文章在分析媒体融合的背景、媒体融合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对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湖南省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技术路线、原料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产业组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兴产业成长通常与新兴技术、新兴市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对此交织互动关系难以提供有效解释。基于协同演化经济学范式,构建了分析上述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表明,新兴市场与新兴技术会通过影响企业满意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惯例频数的变化,推动新兴产业的演化成长。同时,新兴产业自身的演化也会影响新兴市场和新兴技术的演化,新兴技术、新兴市场与新兴产业处于协同演化之中,新兴产业成长呈现出多向互动、正反馈、路径依赖等典型的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已成为实施“2011计划”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概念,反映了国内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结合现实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特征以及作用方式;通过对高效协同创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具体分析,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校协同创新进行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其共生一体化系统的演化过程,为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习惯。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尽管出版界已经预见到数字出版的巨大发展空间,也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不利处境并进行积极应对,但对于如何在数字出版中获得赢利,却还没有探索出一个好的模式。传统出版社必须看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培养既懂出版、管理业务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精细化内容;增强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重视数字版权,积极争取数字版权,掌握数字出版主导权,寻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闻、手机新闻、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迎合人们接受信息习惯和渠道的改变,迅速登上传播舞台,形成新闻传播新的发展格局,对传统媒体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和挑战。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对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巩固思想舆论宣传主阵地基础上,通过四个融合、三屏合一等举措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整体融合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IP”成为传统出版界关注的一大主题.IP概念对传统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冲击,传统出版界该怎么应对这一冲击呢?关键还是牢记出版的使命,做好出版的本分.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9.
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并抑制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创新能力基础有待提升的现状,必须着重夯实基础。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是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环境的可行选择,而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能为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内在的需求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信息化融合则可作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具体看,应促进东北地区内部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引导地区智力资源构建动态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链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股权、契约、信任等共生媒介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采取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诚信文化氛围营造等措施,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释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具体样态、生成缘由和管理问题,运用协同治理范式,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和治理范围出发,提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风险问题,着力提高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效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多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演进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如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的组织模式,科学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期更好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关系和系统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型,分析其协同创新稳定性及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共生单元、选取共生模式、培育共生环境及建立协同创新共生界面是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从废弃物资源化的视角,介绍城市共生的涵义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共生发展经验,重点研究城市共生网络形成的顶层规划、自组织和政府促进3种模式,通过对比认为,政府促进模式更有利于共生网络的形成。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上海市构建城市共生网络的基础条件,探讨了政府促进模式下城市共生的形成流程,提出了政府发展城市共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的协同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  曹兴  李星宇 《经济地理》2019,39(9):164-173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6个省的面板数据,从创新目标、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等方面测度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结果表明,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协同创新水平较低,且6个省的协同度差异较大。湖北省和安徽省的协同度呈现有序增长趋势,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协同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是制约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创新网络中主体之间合作研发资源的投入和整合,规范协同创新主体间合作模式,加速新兴技术知识的转移、吸收和再创造,进而提升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共生是生物界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对生态系统的演变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共生理论为视角,在阐述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之间的共生成长条件和共生困境,提出以增加共生单位,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加强共生环境建设,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正向激励的和谐共生环境等措施,以减少产业化组织内的交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结合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协同演化理论的分析范式,从知识、需求、技术链价值分布和技术轨道等视角,深入探析了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演化动力通过知识学习和扩散、需求空间及结构变化、技术链上各环节价值再分布、技术轨道与技术标准转化等相互促进和制约,进而影响两者的协同演化进程;二者协同演化的主要阶段包括初步协同、强化协同、深度协同和分化协同,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演化动力的交织程度在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晓梅 《当代经济》2016,(23):20-21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了差异性优势,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金融两者同属系统内的共生单元.基于此,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某种程度的共生关系,二者之间虽有矛盾,但在对立统一中仍能实现良性共生.深入研究二者良性共生不仅有助于其相得益彰,还能为解决各类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