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2.
陶士贵 《经济学家》2022,(10):44-53
长期以来,对美元地位和前景的争论不断且异常激烈。若从美元现实的职能和作用这一新的视角看,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债务货币和制裁货币这三大形态,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需要国际信用的支撑。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但行使的是世界货币的职能和作用,再加上美元的非商品货币特性,决定了美元的寄生性,国际信用的支撑并不稳固;美元作为债务货币容易形成货币资源“诅咒”,导致产业“空洞化”“债务陷阱”和“债务螺旋”,是对国际信用的极大耗损;美元作为制裁货币,将货币“武器化”,容易产生“制裁依赖症”和“反噬效应”,更是损毁了国际信用和市场经济的基石。由此推衍出美元的“不可能三角”。鉴于此,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美元的本质和趋势;改革和健全国际规则,由维护国际债务人权益转向维护国际债权人权益;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金融制裁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提升人民币的货币权力,稳步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新型金融对外双向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殷剑峰 《金融评论》2009,1(1):37-49
理解近20年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的最佳切入点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系统性下降。本文利用美国的资金流量表,分析了财富效应和信贷便利性对美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由此导致的美元信用基础的变化,以及复杂金融体系下包括中央银行和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美元信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此次危机不仅是美国居民过度负债的危机,而且也是美元信用基础坍塌、信用创造机制瓦解的危机——这意味着此次危机的持续时间或许会非常长。无论如何,全球经济失衡和当前的危机都反映了信用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另一种形式的“特里芬两难”:世界货币需求的增长和单个储备货币国维持货币信用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世界货币美元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成为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的重要工具。从本世纪初以来的美元贬值并没有超出美国和美元持有国的承受范围,也并非经济基本面因素所致,美元还有可能回到强势的位置上来。而从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其他世界货币来看,全球要颠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但就长期而言,美元必然会随着美国整体实力的相对衰落而影响减小,但其霸主地位仍难撼动。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和美债上限问题再次将各国目光聚焦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反思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及其中的弊端. 金融危机前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国际谈判成果,其固有缺陷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王华庆,2010),依靠美元这一主权货币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此美国的经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牙买加体系诞生,将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因此牙买加体系并未根本解决"特里芬两难".1999年欧元诞生,发展成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是在所谓的"后牙买加时代",储备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表现为经济虚拟化;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且美元地位和美国虚拟经济相互支撑,表现为美元大量发行与美国双赤字并存。本文认为这种不均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长期维持,其造成了金融监管滞后和国际金融监管缺失,这些因素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因此,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和组合干预调控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作为以政府税收作为抵押、纯粹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信用货币并不是天然的世界货币。其作为世界货币的价值可以由购买力所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在美国国内,美元对购买力的垄断以国家政权为后盾,而在世界范围内,美元的购买力则需要其他竞争国家的共同承认。显然其他国家对美元基准地位的承认并不是互惠共赢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元在与黄金脱钩后本质上成为了一种资本,通过建立国家间的剥削和不平等发展关系实现了美元霸权。通过国际生产结构中的商品关系和资本关系,其他国家被纳入依附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客观上不得不帮助美国维持美元霸权。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国际机制和军事威胁等超经济手段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力,起到了将美元霸权制度化并保护其免受侵犯的作用。虽然美元霸权体系的不平等性决定了其内生的不稳定性,美元霸权在长期中可能被动摇,但由于其他国家脱离这一体系存在高额成本,依附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超经济手段相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美元霸权的衰落。在缺乏外来冲击的情况下,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下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前,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积累,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其他国家为实现贸易结算以及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储备大量美元,因此,美元自然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目前处于“无制度”状态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率先提出建立经济货币同盟的目标,经过30年的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欧元正式启动,形成欧元区。欧元区、欧盟和中东欧地区将形成以欧元为中心的地区货币体系。美洲一些国家提出了美元化主张,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将成为现实。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亚洲地区金融货币合作机制问题。日本政府首先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2000年初,“东盟 3”的财政部长会议提出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并达成一致协议,这是朝建立亚洲地区货币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一体化程度提高和经济合作的加强,亚洲有可能形成亚洲或东亚)地区货币体系,但比欧元区和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的发展需要难得多。21世纪前半叶,区域性货币同盟或体系将是维系世界货币金融稳定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欧元区货币体系、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和亚洲(或东亚)地区货币体系,将形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套车”架构。这将是一个比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高得多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陈建奇 《经济研究》2012,(4):113-123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进入新的变革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日益呈现非均衡性,造成美元国际环流异常膨胀。美元主导的储备货币体系带给储备货币发行国特有的利益,却给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带来损失。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和完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导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但要积极寻求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督机制,有效治理和监控跨国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前,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积累,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其他国家为实现贸易结算以及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储备大量美元,因此,美元自然成为世界储备货币。20世纪70年代初,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金本位支撑的美元无力维持世界贸易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在随后的石油危机中将石油以美元计价,强化了美元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美元本位、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升级和深入,世界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美元本位制为线索,对美元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所导致的三次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并对每次经济失衡后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以美元本位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难以维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展和国际货币需求的日益增加,美元对国外的供给将不断扩大,但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则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难以满足国际需求;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则又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就要导致美元的贬值,这一点,罗伯特·特星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极度扩张密切相关,美元的不稳定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美元扩张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全球经济面临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藉以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便是以"金砖四国"作为着手点,以研究超主权货币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本位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凌 《经济学家》2003,(4):62-66
本文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本位货币性质的再认识和重新定位,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带有渐进性和过渡性。一方面,现行以美元为主体,包括欧元、日元等在内的多元化国际本位货币体制,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将有其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使脱离了对个别国家国别信用货币依赖的国际本位货币的运作早日成为现实,应是国际本位货币重新确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财经科学》2005,(4):155-161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