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应以商品的社会价值为基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必须以商品的社会价值为基础。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生产商品首先是  相似文献   

2.
<正> 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出发,明确指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能够按不变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在原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个区分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所不同的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与否是区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尺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  相似文献   

3.
空间生产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及资本增值的集中体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但随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逐步暴露出发展失衡、生态失调、公平正义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异化劳动进一步凸显。重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异化劳动理论批判空间生产实践中符合异化劳动四项基本规定的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本质,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把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真正创造财富。马克思对生产劳动问题的考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从简单劳动过程出发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价值增值过程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其中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其次,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仍然是创造财富;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目的,这种生产目的性质,是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地租;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但不直接占有劳动力,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剩余价值。每种生产目的的实现,都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经济利益的根本所在。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通过对剩余价值和高额垄断利润产生过程的揭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由于这种生产目的的不断实现,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经营的企业不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本身只有在为资本创造利润或剩余产品的情况下才是生产的。如果工人不创造这种东西,他的劳动就是非生产的。”(《马恩全集》第二十六卷二分册第624页)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两个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有基本原理与非基本原理之分,反驳奚兆永先生对这种区分的否定;阐明产业资本是资本主义"普照的光",它决定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三卷《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依次讲产业资本(工业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生产总过程,反驳奚兆永先生对《资本论》逻辑结构的错解;进一步论证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大主要贡献,它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反驳奚兆永先生断言不是剩余价值理论而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使社会主义走出黑暗中的摸索变为科学。对奚文中存在的其他多方面对马恩及毛泽东有关理论论述的错解、曲解和思维逻辑的混乱,也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7.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直接生产过程的统一.流通过程准备好直接生产过程的一切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劳动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直接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在生产中,表面上是资本家使用工人的劳动力,实际上是使用工人的活劳动,资本家取得了活劳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生产资料是资本家的.所以,产品是资本家的.在财产方面,工人一无所有.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资本家扣回预付给工人的工资,获得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需实现关注重心的转移———从"核心是什么"到"核心何以可能"。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路,要注意区分"修正"与"补充"这两种方式的区别。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何以能够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何以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何以能够确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质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构建的基本元素,如资本、劳动、剩余价值及其各种变换形式的分析入手,来探析马克思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同时对比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全新理解,揭示他们在根本上是处于不同的方面上看待社会,甚至在对劳动、阶级等的分析手法上根本上是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然而我们并不这样就认为韦伯处在了古典时代。  相似文献   

13.
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对于正确分析价值自我扩张、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变量、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区分一般生产劳动和资本生产劳动。只有在生产中所从事的劳动才是一般生产劳动;资本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剩余价值生产标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在许多场景中已超越了传统机器的角色,展现出与工人竞争的“新劳动者”特质。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条件下剩余价值来源问题的激烈争论。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工智能成为了资本控制与支配劳动的新手段。人工智能的当代应用不会消除人类劳动,而是拓展了劳动形态。剩余价值仍然只能由剩余劳动创造。在资本主义逻辑的支配下,雇佣劳动、零工劳动、产消劳动共同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酝酿了一场持久而巨大的新危机。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受人工智能影响后的生产机制,将为未来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组织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分析了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度的转变,为生产组织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恩格斯、拉法格、希法亭、布哈林和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进行了分析;布雷弗曼从劳动过程出发,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变迁的原因和内在机制;法国调节学派进一步系统地分析了福特制生产组织;哈维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福特制生产组织向精益生产组织转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组织的理论研究的特征主要是着眼于占主导地位的劳动过程、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考虑技术与组织变化的显著特征。目前,大规模企业控制多层次外包企业的网络化组织及其劳资关系新形式应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三卷中,在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及其外化形式的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他认为,市场路径下技术进步是在“技术和生产方法创新--应用--推广--再创新……”链不断运行的过程中实现,即个别资本家在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压力驱使下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竞争的强制规律作用下,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广至全社会;在平均利润机制作用下个别资本家的超额利  相似文献   

17.
余超 《经济纵横》2022,(11):24-32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观点来看,租金通常被视作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仍需充分讨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构建了租金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租金会通过作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来影响经济增长,而这两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租金榨取的阶级结构、竞争的制度形式、土地所有权形式、国家的制度形式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制度形式,从而初步考察了租金与社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为扩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增长与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即“资本主义崩溃理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到充分证明的科学结论。但马克思是怎样根据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呢?资本主义骨溃的客观经济逻辑是什么?为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再认识。本文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提供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对“资本主义崩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剩余范畴招致了诸多质疑与反对,并且,巴兰和斯威齐似乎也并未完全理解经济剩余的所有理论意涵。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实际运行的角度考察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了考察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动力的决定性因素,有必要超越纯粹比较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动力学框架才有可能领会经济剩余这一范畴的重要性,并且才能理解它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中的地位。因此,文本从比较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的角度,探讨了资本积累(以及利润率水平) 与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该方法有助于厘清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运行规律有关的一些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方式,马克思不仅建立了生产方式概念,内在地,概念的历史产生作为解决方案是唯物史观对于考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产阶级生产的方式,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作为既定的形式,在价值的量的形式上只能是"简单再生产",在其改变了的形式和内容上,共产主义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