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了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加工贸易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帮助的同时,但是其弊端也暴露出来。因此,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利与弊,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促进落地生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不仅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水平档次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加工贸易升级步伐加快。其表现一是加工贸易增值率逐步提高;二是加工贸易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升级的趋势十分明显;三是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不断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四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使我国在新一轮跨国投资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五是IT等产业加工贸易采用先进技术乃至  相似文献   

3.
加工贸易为我国外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外贸战略政策的调整,黑龙江省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黑龙江省加工贸易规模和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且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外资企业比例下滑,原产地和出口市场单一.因此,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环节、延长产业链、扶持产业集群成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能力;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加工贸易示范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要与服务外包有机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工贸易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加工贸易在规模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和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 加工贸易迅猛增长及在外贸进出口额中占极高比重是我国当前外贸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1995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2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的42.1%上升到47%。加工贸易的崛起对我国外贸发展初期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国家提出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对外贸易也要实现外贸体制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加工贸易整体规模较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地区在加工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地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水平、利用外资质量等条件不同。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加快苏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壮大苏北地区加工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发展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高科技、高增值已成为现代加工贸易的主要特征,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将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应继续奉行对加工贸易实行鼓励的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带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加工贸易迅猛增长及在外贸进出口额中占极高比重是我国当前外贸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1995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2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的42.1%上升到47%。加工贸易的崛起对我国外贸发展初期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国家提出实现“两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结合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通过有效推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合理创新加工贸易生产要素、拓展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等构建我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影响尤其显著。国际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加工贸易也大幅度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287.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9%,而加工贸易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也开始大幅减少。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国际需求的减少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产量,外商投资的减少直接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规模,另外随着金融危机在经济领域的影响逐渐深入,国际市场信用风险大量增加,外贸出口坏帐率大幅上升,出口贸易阻力增加,我国的加工贸易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由肯定到否定,到再次肯定,几经反复。由此造成的影响则表现为我国对加工贸易政策的几次大调整。例如调整出台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置保证金台帐制度和加工贸易区政策。而政策的摇摆对加工贸易影响极大。回顾一下当年的一些争论观点,根据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变化和今后发展大趋势,可能有益于我们把握好今后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和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外部经济失衡愈来愈严重,这两者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关联。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主导了我国的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外商投资于该领域,直接导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给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了一个现实、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加工贸易在我国发挥的作用:其一是有助于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其二是极大地促进制造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闲置人口提供就业机遇,对稳定社会起着显著的贡献。尽管加工贸易在众多方面表现突出,但是其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加强我国的加工贸易管理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规范管理体系,明确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在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上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审时度势,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也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广西加工贸易在总体规模、增长速度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广西最近两年加工贸易发展的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西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工贸易面临国内外双重困境,重新布局势在必行.从价值链重构的视角出发,分析认为加工贸易布局需要在保证加工贸易规模的同时实现我国加工贸易价值链的攀升.采用系统GMM法,通过对中国2004年~2015年各省份加工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并不能一下子从东部地区全部转移到西部地区,应采取渐进式转移,逐级向外扩散.同时,东部地区发展高附加值环节,实现价值链攀升;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互呼应,构建我国国内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加工贸易与FDI的时间序列以及加工贸易与开放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协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FDI的利用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性,同时,加工贸易的良性发展又进一步反作用于FDI;我国的开放度在高时滞性的基础上也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拓宽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局部地区,特定行业的加工贸易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加工贸易企业数目多,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极为分散,规模效益不甚明显,内资企业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培育加工贸易的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加工贸易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的经济环境,指出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中国市场》2013,(7):72-74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形势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的变动,其自身结构与方式构成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此外,在区域分布上,我国加工贸易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梯度转移。为确保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本文给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其中又以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为最。1996年至今,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河山,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强与一般贸易。本文将从我国经济基本状况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并提出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政策调整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