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企业研究》2007,(8):38-48
为什么寿命超过200年,产值达250亿美元的社邦公司,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已年过花甲的老年沃尔玛,却成了全球的企业老大,2005年销售额高达3124亿美元,并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长? 为什么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批批著名企业却只能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基因密码是什么?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主线在何方? 如何把乌龟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使其跑得更快,寿命更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唐骏 《企业世界》2007,(4):31-31
当今中国的企业,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大家在谈到企业管理时,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企业文化。为什么是这个词?企业文化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文化来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寿命超过200年,产值达250亿美元的杜邦公司,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已年过花甲的老年沃尔玛,却成了全球的企业老大,2005年销售额高达3124亿美元,并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长? 为什么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批批著名企业却只能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基因密码是什么?中国企业“基业常青”的主线在何方? 如何把乌龟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使其跑得更快,寿命更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协调功能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处于相同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企业为什么差别很大?只有能有效解释这些问题的企业理论才会有生命力。为此,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O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确切的统计数据是2.9年。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倒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如此短命,中国的企业中了什么“毒”,谁酿制了企业的“毒”素,是企业自身,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2005,(5):67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在兼并收购后.未能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目前中国许多企业正在不断地通过并购.使其规模扩大化.但商业活动的跨行业和国际化.使得企业文化整合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许多的困惑:为什么许多“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为什么待遇很好仍然留不住优秀人才?为什么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什么企业变革得不到大多数员工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的润滑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很多成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仔细读了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丁秀洪、林佑刚合著的《健力宝沉浮》一书,心里很不平静。再加上新近发生的科龙问题和去年的德隆事件,使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一个经历20年艰难创业、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大企业,为什么说倒就倒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早些时候发现苗头?  相似文献   

9.
晓颖 《企业研究》2004,(12X):18-20
为什么一些公司总能不断地培养出顶尖的领导人才?为什么其他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却屡受挫折,通过翰威特在2003年进行的“亚太区领导人才最佳雇主”调研结果的审视和思考也许我们能找到其中答案。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打造时尚服饰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管理》2007,(10):76-78
中国服装企业经常会面临这样两个问题:不断加大广告投入,拓宽销售渠道,可为什么消费者宁可购买西方品牌服饰,而非本国品牌呢?中国时尚服饰何时才能建立、塑造自己的品牌并出口至西方国家,甚至跻身于巴黎、纽约和米兰这类名牌之都呢?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科技》2010,(26):48-49
既能独立自主创造,又能自由地将各种外部精华为我所用的“零度创新”,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之时,被中国企业不断践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那么在未来,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03,(1):78-81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与经理人不能互相信任?为什么总是相见恨晚,相别如仇?而偏偏他们的合作对于企业运营又缺一不可,于是我们就不能回避这个现实的话题,更不能重复过去的悲剧。为此,我们必须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企业》2006,(8):71-71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了?在增长越来越难、赚钱越来越不容易的情况下,如何突围?如何发展?本书收集的文章大部分是作者最近五年有关中国企业如何成长的演讲稿.内容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战略、品牌价值、公司治理结构、领导人素质、职业化管理与信任、产业整合以及制度环境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成长中会面临这么多的文化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文化管理需求? 企业要跨“文化”门槛 类似的文化问题大概与中国企业的成长背景与发展阶段有关。历经三十年的市场化过程,许多企业已从简单地求生存转向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需要系统地总结、提炼、升华;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和量级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差距也很大 问:周总,这两年大家都在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您认为为什么这个问题近年来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4个,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还拥有山东名牌产品109种,青岛名牌189个,品牌经济形成百花竞艳满园春的格局。“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政府是创名牌的先导,两股劲拧成一股绳,名牌一定层出不穷。”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解答了青岛创名牌“为什么能?”和“为什么会?”这两个核心问题,并深刻揭示了“青岛现象”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衰退形势下,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积聚力量?这或许正是一个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30年来创造奇迹的深圳模式,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大洋的另一边?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七、八年.我们身边能活过20年的企业有多少?30年的又有多少?大多已经从昔日的辉煌走向了今天的没落。在企业经营者心态普遍浮躁的当下,企业不病不治,管理者缺少了对企业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缺少了对管理规律的理解和敬畏。  相似文献   

19.
江阴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江阴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在全国率先的成就?是因为江阴的人文精神支撑着江阴的企业发展。江阴人素来不服输。你能干到第一,我也能干到第一;你能做得好,我做得比你更好。正是这种精神、勇气和斗志,造就了江阴众多的企业家,造就了江阴众多走在江苏、全国前列的企业,造就了江阴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0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官方确切的数据统计出是2.9年,在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一片大好的形势中,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