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鹰 《理财》2006,(11):92-93
“小……小姐,我很喜欢你。”一男生怯怯地对女生说。“可我不喜欢睑上油油的男生。”女生回答。男生飞快地去洗脸,一会儿脸上没油了,又凑过去说:“小……小姐,我很喜欢你。”“可我已经结婚了。”一阵笑声,结束。这是一个洗面奶的电视广告,该广告无论是画面,还是音效制作都非常精美,让人觉得很有趣,很有创意。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仍记不住这个洗面奶的名字。广告创意的最终形式是广告表  相似文献   

2.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我也用妇炎洁,洗洗更健康”、“我要蓝瓶的”,如此恶俗的广告,如此不厌其烦地轮番上阵。除了“禁”,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思考些什么?低俗广告在使企业取得一时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企业真的需要这种低俗的广告吗?  相似文献   

3.
禹良俊 《理财》2006,(9):85-85
近日,在各地电视台热播的“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化妆品广告,披上海工商管理部门紧急叫停。“姗拉娜”在广告中虚假承诺其减肥产品有“四大优势”:“第一,快速高效:‘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富含  相似文献   

4.
杨晨 《理财》2006,(12):56-57
今年上半年的高收益,让基金的“财富效应”深入人心。不过,不同的声音同样存在:“千万别买基金了,我5月份买的到现在还亏着呢”;“我的基金已经跌破净值了”;“7月份买的基金刚解套,是不是该换换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作为投资,我们在热火朝天的行情过后,面对自己基金份额的数据,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你一直认为是正确的观点,那些你所忽视的问题,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呢?[编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广告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悄悄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也许已经察觉到网络广告似乎越来越智能,和自己当下的购物意图、搜索目的越来越相关.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广告,甚至有的广告是如此的顽强,在PC和手机上同时“盯”上消费者,只为赢得几秒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短信服务 陷阱重重 前不久,上海的陈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好久不见了,你好吗?我妈病了,你借我的钱还我吧,我急用。”陈先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没欠人钱,手机号码又非常陌生,怎么办?忍不住回了短信:“你是谁啊?”结果短信回复他“已订了一份短信服务”。陈先生恍然大悟,原来掉进了“短信陷阱”。  相似文献   

7.
曾振波 《理财》2007,(3):65-65
很多成功的事件营销活动,都跟政治因素有联系。比如,蒙牛借助“神五”升天,提出了“强壮中国人”的广告诉求;2002年海湾战争爆发,统一润滑油借机推出“少一点摩擦,多一点润滑”的广告……诸如此类成功的营销活动,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能否有效嫁接好政治事件,策划好营销活动,就成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广告公司犹如城市里高耸的楼房,遍地都是,广告业务员多得更如过江之鲫。广告业务员干的是“跑腿”的活.多由学历不高的外来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一旦有人指责中国上市公司“圈钱”,上市公司便辩解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乍一听,颇为理直气壮,潜台词也很清楚,意思就是“我要不圈钱,我哪有钱做事情”。的确,再巧的媳妇,如果没有米怎么做得出饭呢!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不禁要问:巧妇为何要为此之“炊”?上市公司凭什么认为自己就是“巧妇”呢?如果上市公司果真是“巧妇”,股东(投资者或股民)又为何要把自家的“米”拿给“巧妇”去“炊”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是最能体现现代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企业组织形式。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奠基于现代…  相似文献   

10.
李炜光 《新理财》2008,(1):14-15
日前,央视“百家讲坛”总策划人解先生请吃饭。席间,一位客人说自己的亲戚将自己的住房交给子女居住时,当地税务局要求交“道赠税”。我问:是不是“遗产税”?然而,我们国家还没有开征遗产税呢。这位客人听了直劲儿地摇头,并断言:“没错,就是遗赠税,正在交涉呢。”  相似文献   

11.
机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受效益、管理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单位人员大批精简,于是就有了“买断”群体的出现。不管是被迫“买断”还是主动“买断”,在拿到一笔补偿金后,都有了重新选择、重新创业的机会。开“学生托管班”:无意之中发现的商机两年前由于单位被兼并,已经四十岁的周琴失业了。手拿着“买断工龄”得到的两万块钱,突然之间她感觉自己成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艺术。好的诉求点需要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在人们已经厌倦了“强销”式的广告诉求时,委婉、含蓄、贴近而又幽默生动的比喻无疑可以使广告文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在广告中,用得最多的,无疑是“隐喻”。《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用言词表示与其字面意义不相同的事物。在汉语中,隐喻也是无处不在。如“沐浴在春风里”。把春风拂面比作“沐浴”,很形象地体现出“浸润”在春风里的惬意。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不要说中国不重视海洋,中国的海洋多了去了,过去是“红海洋”,现在是“广告海洋”.我不扛“造”,在“广告海洋”泡久了,泡出一身病.读报纸见广告,马上用手捂,沾一手油墨,费香皂,费擦手油.上街见广告,马上偏脸,偏猛了,偏出颈椎炎.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10,112(2):56-59
产业一:互联网广告——广告业的明天 现代广告之父约翰·沃纳梅克曾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我有一半投到广告上的钱被浪费掉了,麻烦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或许这个谜在互联网广告时代会被慢慢揭开。  相似文献   

15.
第25届奥运会于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该市一家电器商店老板,在运动会召开前在媒体上广告宣称:“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10枚,那么顾客自6月3日至7月24日,凡在本店购买的一切电器,都可以得到退还的货款。”这个广告轰动了巴塞罗那。一时间,顾  相似文献   

16.
刘齐 《金融博览》2012,(13):82-82
不要说中国不重视海洋,中国的海洋多了去了,过去是“红海洋”.现在是“广告海洋”。我不扛“造”,在“广告海洋”泡久了,泡出一身病。读报纸见广告,马上用手捂,沾一手油墨,费香皂,费擦手油。上街见广告,马上偏脸,偏猛了,偏出颈椎炎。  相似文献   

17.
从复式簿记的广泛流传算起,会计这个古老的职业已经延续了500多年了。但1995年美国两位会计学者在《管理会计》杂志发表了题为“会计还能活到21世纪吗”的文章。这篇文章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将意味着什么?在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和回味这个问题的时候,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然而,就在新世纪钟声的余音尚未消尽之时,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和我们视为现代会计“圭臬”的大洋彼岸美国,都传出了一系列会计丑闻。忽然之间,会计成为“造假”的代名词。以会计为职业的我,不免感到“悲感交集”,“喜忧参半”。“喜”的是一向被人们认为“雕…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艺术.好的诉求点需要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在人们已经厌倦了“强销”式的广告诉求时,委婉、含蓄、贴近而又幽默生动的比喻无疑可以使广告文案妙趣横生、引入入胜.而在广告中,用得最多的,无疑是“隐喻”.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用言词表示与其字面意义不相同的事物.在汉语中,隐喻也是无处不在.如“沐浴在春风里”.把春风拂面比作“沐浴”,很形象地体现出“浸润”在春风里的惬意.  相似文献   

19.
余勉 《理财》2006,(11):50-51
在娱乐圈中,张信哲(以下简称阿哲)并不是最有钱的一个。与其他港台巨星相比,尽管他每年的广告收入并非财源滚滚,但富有却是显见的。阿哲的童年,痴迷航海,喜欢探险,想做考古学家,想拥有博物馆,甚至闪过做强盗的念头,就是没有想到去唱歌,没有想到去投资,更没有想到用自己的歌声赚钱。不过,该来的却都来了。在歌声与财富这两条“金光大道”上,阿哲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外企职员,已经工作快三年了,她月薪5000元,却依然保持着“月光族”的本性,有时甚至变本加厉地常常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朋友聚会聊天时,都在商量贷款买房、买车,只有她在独自埋怨,说自己每个月都处在透支一还款一透支的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