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5个省份立法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内确实存在立法冲突的状况,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机制有建立的必要性。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在于,首先,中原区域经济一体化;其次,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保持不变;最后,中央和地方立法机关职责权限的分工。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域内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社会生活平均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及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中原经济区未来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与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原经济区域内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长期以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在了解中原经济区范围的基础上,深刻探究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采取旨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促进由郑州等九个城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可有效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中原经济区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通过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步伐、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连接区域开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探索建立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是纲,是长期的、全局的。河南省应该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调整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这条主线,开展各项规划和建设。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河南省商丘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更要致力于打造政策高地、体制高地,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省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特征,研究了总体空间分异状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值整体不高,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只在个别年份显现非常弱的集聚分布空间格局,郑州和洛阳等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难以通过“涓滴效应”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经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战略的规划发展区域,地处辽宁南部沿海,辐射东北地区,是带动辽宁乃至东北振兴的巨大引擎.介绍了国际三个著名湾区和我国新建的粤港澳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湾区要成功发展必须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通力合作;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多中心治理下的组织模式;提升高校院所对全湾区发展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艳 《时代经贸》2011,(8):84-8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Optimal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within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are determined by simulating a global model under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about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 and about cooperation vs. non-cooperation betwee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makers and among the latter. The results show the high effectiveness of fixed rules in the presence of supply-side shocks and the usefulness of cooperative discre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demand-side shocks. More generally, cooperation among fiscal policy-makers in the EMU is nearly always superior to 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solutions, yielding a strong cas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6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影响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投入、公共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投入、公共支持显著推动城镇化发展,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科技投入与公共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消费水平显著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提出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建设、促进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强化科技投入和公共支持的正向影响、防止逆城镇化倾向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民众受教育水平、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战略指导下,河南省出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结合河南省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以河南省传统优势经济为基础,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将传统产业的内涵外延做深、做透,加快产业链向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静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4,24(4):494-498
全球化加速发展,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湛江市周边区域环境发生着变化,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湛江市的区域地位(包括区位条件、区域优势和区域地位),对湛江市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战略目标和重点,主要在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及实施点轴带动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价值链视角,构建涵盖人才资源在区域空间层面集聚生成、地区配置、效能产出3个维度在内的区域人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AHP-信息熵组合赋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考察期内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差异显著,缩小趋势渐缓,整体呈现局部高水平、全局低效率的不利境况;各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关键维度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显著波动递增态势,但内部耦合协调度存在不平衡发展问题,影响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整体提升。为提升长江经济带人才集聚水平,推进沿线地区协调发展,需强化区域人才合作机制,采取差别化精准策略破解沿线地区人才集聚低水平、不协调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