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永坤  张新华 《南方农村》2013,(1):25-28,44
本文结合佛山实际,对佛山农业经营主体的演变历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佛山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应坚持“农户主体化、经营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土地的适应性发展情况,对四川省广安市顾县镇、绵阳市芦溪镇进行走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势环境、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流转难易程度、土地租金价格、农民非农经济来源、政策扶持、土地经营方式等;农业与其他非农产业对地方的经济产生影响,农业和其他非农业在相互协调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经营方式创新、环境维护程度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承包者增多、农地经营年限延长等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冯小 《中国农村观察》2015,(2):23-32,95
地方政府在农业改革中往往利用以资本下乡推动土地规模流转的方式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强制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皖南平镇在近年来依靠优惠政策和国家项目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构出以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组织格局。受政策优惠和制度激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求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支农项目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而且还成为基层农业治理结构中强有力的博弈集团。他们与地方政府的诸多博弈行动逐步"倒逼"政府,使农业治理的目标更加失衡与单一,这对当前农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已经14年,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实践中还没有完全确定。目前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家庭农户、专业大户、工商企业性质的农业公司、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前3种经营主体目前很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条件下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产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虽然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家庭农场不能成为改革中合适的主体,故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最有可能成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粮食高质量生产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经营制度先后历经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营、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四个阶段。现阶段农业经营制度正面临从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的挑战,存在小农户分得太散、集体经济组织统得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经营"非农化"和种植"非粮化"等问题。为此,需结合传统小农户发展转型的历史要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推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制度向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制度转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近年来,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已具规模,对上海乃至全国探索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创新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探索建设家庭农场,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探索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热潮。然而,家庭农场仍处于试点阶段,要深入剖析上海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客观把握全国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形势,才能科学发挥松江家庭农场模式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军  帅朗 《农村经济》2021,(2):95-104
随着传统小农生产经营格局的变迁,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新兴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的供给型融资约束是制约其做大做强的瓶颈因素,围绕如何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融资约束,通过对湖北600多家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农地规模经营的三个典型案例发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他们为达到资本优势互补,结成了复杂的"吸纳—依附"关系网络,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而这种重塑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两种模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明显加快,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能人主要负责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服务,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农业收益由多元主体共享。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所产生的阶层重塑样态表明,小规模经营仍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更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0.
易地搬迁迁出区耕地的良性处置,既是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更是预防化解脱贫户返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四川和贵州两省39个大中型集中安置区1149户搬迁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Probit模型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带动搬迁户良性处置耕地。研究发现,新型主体带动显著提升搬迁户维持耕种的概率,遏制搬迁后耕地撂荒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主体带动对安置距离较近的搬迁户有偿转出耕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较远的搬迁户维持耕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新型主体通过提高感知收益、改善技术服务和市场进入条件,以及替代稀缺劳动力助推搬迁户良性处置耕地。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旦新型主体带动中断,搬迁户倾向于放弃耕种,增加耕地无偿转出。本文建议支持“中坚农民”带头发展合作社;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支持新型主体以服务带动搬迁户;创新流转返聘和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建立新型主体联农带农动态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10省110个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传统承包经营户、种植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结构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本文发现,各类主体的变化趋势受到当地自然禀赋、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情况的影响:传统承包经营户数量明显衰减,与当地耕地资源快速流失、土地转包发生率低且流转期短有关联;种植业大户数量持续增长,既与当地耕地资源急剧缩减直接相关,也与土地转包发生率低而土地入股发生率高相关;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稳步增多,是受到了当地耕地资源缩减、人口膨胀的压力,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快、土地转包发生率高的结果;龙头企业综合业务快速增长与当地耕地资源充足、土地流转发生率高相关,而龙头企业单一业务增长则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高和土地流转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运用CiteSpace 5.7.R5软件对我国改革创新开放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研究工作相关的5 772篇中文学术文献,进行了较为可视的量化检索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历经初步探索阶段、稳定关注阶段、繁荣阶段三个阶段;研究热点则主要围绕经营主体、政策背景、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方面,立足于学界研究现状,提出强化多元化经营主体,保障农户利益、因地制宜,因时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进行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及后续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5)只要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的主体地位,家庭经营制度就具有不可替代性;(6)四川崇州所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可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并指出政府的两个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有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主要是这两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而农户作为利益相关者却不能参与其中,这种不完整的利益博弈机制必然导致金融制度安排的残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辨识耕地多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典型模式,厘清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的空间分布,为耕地多功能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系统聚类法。研究结果:(1)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多功能在空间上呈显著分异:耕地多功能强度由鄂中向鄂西、鄂东呈弱化趋势,耕地多功能协调度由鄂东向鄂西呈减弱趋势。(2)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可划分为5类:多功能强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弱协同发展模式、生态优先发展模式、社会主导发展模式;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表现为由鄂西至鄂中、鄂东地区,耕地多功能模式逐渐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向多功能协调发展模式及多功能强协调发展模式,最终转变为多功能弱协调发展模式。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目前湖北省实施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区域功能定位相符,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处于同一发展时期不同地区的耕地多功能现状,对指导不同地区耕地多功能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积极探索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尤其重视对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引导和扶持,并将发展情况较好、较为典型的丰顺玉米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社加以推广。丰顺玉米专业合作社坚持"自愿加入,风险共担;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自主经营,规模销售"的运营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应用新的栽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今后合作社将继续走加工增效之路,着力打造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4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紧扣深化农村改革时代主题,重点围绕粮食安全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三大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取得了广泛共识,主要形成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成果。一、关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不断下降。在稳定农业生产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应当广泛关注。本文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支持、劳动监督、保险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困境与不足,并提出了整合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创新劳动监督形式、提升保险参与度等解决途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养蟹是充分利用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稻蟹间作共生的新型生产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稻田养蟹技术示范推广中,由于农户田块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既给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又影响了综合效益的显现。如何将稻田养蟹技术示范推广与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相结合,实现规模化生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