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20,(2)
近年来许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拥有标准必要专利来掌握知识产权,其他企业在获取使用权时经常产生纠纷,许可使用费率成为其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标准必要专利及FRAND原则的深入解读,去探究在标准必要专利的纠纷中我国的许可使用费在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目前的现状,存在着相关概念难以界定、许可使用费影响因素过多等问题,同时与美国、欧洲进行比较,借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经验,提出了对标准必要专利进行专章立法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FRAND原则作为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的原则,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法律地位界定。文章从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的司法意见出发,FRAND原则的法律性质应当被界定为合同性质的要约,具有强制性。其在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问题上处于指导性要求的地位,需要借助于专利法、反垄断法和合同法的相关制度安排,其中,专利法是其法律根源,反垄断法是其规制手段,合同法是其法律依据和兜底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标准的建立推广可以提升经济效率,但当一项标准中使用了专利技术时,由于专利权的私有属性,专利持有者索取过高的许可费会成为标准施行的障碍.因此,在专利被纳入标准后,标准制定组织要求专利持有者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进行许可,但FRAND概念的模糊性导致了专利许可双方的争议,尤其是许可费计算方法.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通过分析侧重于合理原则和侧重于公平、无歧视原则的两类许可费计算方法,结合案例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试图为司法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FRAND许可费计算方法.本文还发展了 Shapley值法的简易算法,并推导了司法实践中便于使用的一些许可费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标准必要专利发展的发展,衍生出的FRAND劫持对市场健康运转造成巨大阻碍。针对FRAND劫持的定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运用法律规制FRAND劫持等技术标准化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阐述。分析指出,FRAND劫持是专利实施者在标准必要专利中,通过拖延谈判、拒绝协商或以起诉威胁等方式,利用FRAND原则、禁令限制等反向劫持专利权人,以获得更低廉专利许可费或免费使用专利的行为;FRAND劫持作为专利标准化过程中的新生景象,具体形式表现为提起诉讼的积极手段与拒绝、拖延谈判的消极态度;引起FRAND劫持的原因多样,包括当事人谈判地位不平等、FRAND原则的不确定性、标准制定组织的态度以及禁令通过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诚实信用原则、重视禁令的使用,并建立事前披露和公开专利使用费机制,才能使专利法促进创新的宗旨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有制度并不能解决司法实务中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我国进行专利默示许可制度构建势在必行。分析指出,我国应首先完善《民法总则》中与专利默示许可相关的基础性规定,并在《专利法》中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情形下的专利默示许可进行明文规定。同时,应明确专利默示许可规则的确立与TRIPS协议的基本要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8.
标准必要专利是实施标准必不可少的专利,是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披露的标准必要专利,结合其所关联的标准、专利、研发机构,在对专利信息进行同族扩展的基础上,从技术领域、关联标准、持有机构、地理信息及技术研发到技术市场的流动等角度进行了整体分析,以展现标准化领域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单一标准必要专利供应商和单一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方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方的公平关切以及标准必要专利的贡献价值,研究三种决策情境下供应链的最优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研发水平和产品定价。研究发现: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决策以及标准必要专利供应商的效用随公平关切程度递减,随标准必要专利贡献价值递增。当公平关切与贡献价值两种因素同时产生影响时,若贡献价值超过临界阈值,各成员将实现三种情境中的最优决策结果。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研发水平以及产品定价随高额许可的罚金系数递增,当潜在市场规模较小且罚金系数较低时,标准必要专利供应商的效用随罚金系数递减,反之,则随罚金系数递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各种专利诉讼,而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则成为了最新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华为诉IDC案为视角,通过对案件进行介绍引出FRAND原则,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剖析,并结合案例阐述FRAND原则在司法适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适应的解决方式.最后,针对FRAND原则在我国司法领域的不成熟,本文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鑫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5):113-118
专利当然许可作为一种特殊的专利许可类型,肇始于英国,后为德、法等多国移植,我国《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也将这一制度引入。提升专利信息质量和降低专利交易成本是专利当然许可的重要制度效用,但其在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则制约着制度效用的发挥。为保证当然许可制度在不同领域的有效运行,有必要根据私益主体和公益主体所资助专利技术的不同属性,构建差异化的当然许可规则。  相似文献   

12.
李丽君 《现代财经》2007,27(9):33-38
当技术创新跃升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时,专利做为知识、技能的产权保护方式倍受关注。技术标准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式和技术扩散的手段,与专利呈融合发展之势。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这种趋势及产生的内在原因,可明确适应技术标准与专利融合发展的应对之策,以助我国为实现自主创新而作出正确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是专利协同运用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各国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织模式。在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内涵,分析联盟专利协同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多元回归分析,明晰了联盟专利协同关键影响因素。总体而言,联盟内部因素的重要程度大于联盟外部因素的重要程度。其中,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最为重要。研究可为确定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管理要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建设中亚区域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具有新亚欧大陆桥穿城而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大、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开放口岸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较好、西部大开发带来机遇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支撑商贸中心的支柱产业层次较低、零售业较落后、要素市场发展缓慢、物流业发展滞后、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利资产证券化作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其本质在于将专利资产未来现金流转变为现在现金流,实现专利技术使用价值与交易价值的内在统一,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在深入剖析专利资产证券化运行机理及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从而有效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础专利之改进技术的实施面临诸多障碍,阻碍了改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美国司法实践中由法官创设的反向等同原则对于我国解决这一困境具有借鉴意义。对反向等同原则的制度功能与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分析,并辅以比较法视角,研究发现:反向等同原则不仅可以限制专利字面侵权,平衡专利权人与改进者之间的利益,还可以作为专利政策杠杆,对专利法保护的不同行业技术进行微观调控。确立反向等同原则符合专利契约理论对公平的要求,亦与知识产权工具论的主张相契合。最后,提出建议:以反向等同原则的确立为切入点,使落入专利权利要求字面含义范围内、与专利技术不相等同的全新改进技术免于专利侵权,同时严格把握反向等同原则的适用条件,兼顾基础专利保护与全新改进技术激励。  相似文献   

17.
技术标准联盟已成为各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与产业化工作的重要主体,而技术标准形成的各项工作主要通过联盟成员间合作得以实施。因此,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探究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合作关系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很有必要。以技术源散性为中介变量,构建联盟成员合作关系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机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然后绘制闪联标准联盟专利合作网络,并通过专利合作网络拓扑指标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联盟成员合作广度与技术标准形成之间存在U型关系,联盟成员合作深度能够促进技术标准形成,技术源散性在联盟成员合作关系与技术标准形成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全球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建立基于TRIZ理论与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创新模式,有望解决传统技术创新模式下创新效率低下、难以找到正确技术创新方向、技术转化传统路径不畅、技术与市场对接存在障碍等问题。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例,分析了TRIZ理论及大数据在技术需求预测中的作用,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下TRIZ理论、数据挖掘在技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了专利运营平台在技术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探索利用TRIZ理论和大数据关联技术需求、研发及市场,促进需求、研发及市场之间无缝对接,达到加速技术创新及技术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鉴于专利诉讼数量显著增加,并超越单纯的法律案件性质,专利诉讼已成为企业动态竞争中的重要武器,进而成为企业专利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从动态竞争角度看,专利诉讼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对诉讼结果以及竞争的影响尤为关键。通过总结专利诉讼研究文献和动态竞争理论,从动态竞争视角构建专利诉讼时空选择机理、效应的理论框架模型,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也有助于企业把握专利诉讼的本质,在动态竞争中积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