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数量统计、Arcgis软件可视化表达和相关性分析,对676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省域、城市群和城市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2010年城市数据和企业数量相关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省份集中了392家、近57.99%的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群内;城市尺度方面,创新型企业集中分布在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分别占22.5%、31.66%和10.65%;企业数量分布与倒置城市等级体系"金字塔"高度吻合,城市等级水平越高,创新型企业数量越多;创新型企业在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水平、市场潜力、金融服务和融资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数据指标与企业数量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探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省级、城市群和地级市尺度出发,采用GDI、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的时空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了影响不同尺度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水平趋于提升、区域差异缩小,且尺度越小,优质医疗资源的差异越大。其中,差异程度随城市群等级的降低而增大,但随城市规模的缩小而减小。②不同尺度上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且尺度越大,集聚程度越高。其中,省级、地级市尺度优质医疗资源较高水平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城市群尺度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城市群及哈长、中原等区域性城市群。③不同尺度上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子及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且尺度越小,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因子越复杂。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大众点评网"餐饮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详细分析了中国餐饮业在市级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各城市间的餐饮数量差异远大于餐饮种类差异;平均餐饮数量和平均餐饮种类都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餐饮规模的空间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存在明显的等级性和"东多西少"的格局。(2)"大众小吃快餐"、"传统国内菜系"、"休闲时尚餐饮"、"外来国际餐饮"四大餐饮类型在城市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城市餐饮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各异,餐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于西部省份;餐饮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较离散,高值大多数分布在我国中北部。(3)中国各城市餐饮规模在城市层面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呈现趋同趋势,更多表现为餐饮规模较小的城市更容易相互集聚。(4)5个因子能够解释城市餐饮规模变化的95%,各因子整体上对城市餐饮规模都有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水平旅游活力人口集中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但各因子对不同城市餐饮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每个城市其餐饮规模的主导因素并不一致,有些甚至对餐饮规模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准确量化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长时序城市人口数据可比性差和城市样本的选择比较主观的原因,成渝城市群近4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还不清晰。文章在订正成渝城市群地区近40年城市土地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方法,多尺度分析了该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动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1980—2015年城市土地面积由203 km~2增加到4 491 km~2,增长了21.09倍,年均增长率为9.3%。同期,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帕累托系数值始终小于1。从时间动态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先集聚后均衡的特征。1980—2000年趋于集聚,帕累托系数从0.66下降到0.60。2000年后趋于均衡,帕累托系数上升到0.68。建议在未来成渝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通过交通路网建设,增强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完整协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我国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对完善我国城市群城市体系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各级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分析法和分形理论,从我国十大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维数和人、财、物、信息的回归方程比较入手,探寻我国十大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水平的异同点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城市人口规模趋于分散,而经济规模则趋于集中,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我国十大城市群在人流、财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规模结构方面呈现出东部地区城市群结构趋于集中、中部地区城市群结构合理、西部地区城市群结构特征不明显的凸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656个城市流动人口空间数据库,从行政等级、规模等级、胡焕庸线、四大地域、城市群等多维视角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布格局,据此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类型划分为五个等级、七种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在少数城市集聚分布的极化特征,等级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往往更具优势。2具有流动人口绝对规模优势的城市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在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均有广泛分布。3少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负荷较重,多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不大。其中,压力最大的城市达8座,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4应优先加大市民化压力大的城市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集聚,转移市民化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2000年与2010年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其中包括“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分布和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并将这二年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纵向比较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归纳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将其整合为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发展质量三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系统,以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系统内协调互促角度对其城市发展质量系统的协调性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整体水平呈下降态势,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等级;生态空间发展质量子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子系统,是制约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是解决系统低协调性根本途径。系统协调水平在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与城市规模等级无明显的相关性。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是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巴宇昊  王亦彬 《时代经贸》2013,(20):202-204
本文主要阐述72000年与2010年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其中包括“位序一规模”分布、首位分布和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并将这二年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纵向比较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域地区日益城市化并进而演化为复杂的环湖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对其城市规模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揭示.研究表明:①环湖城市群首位城市影响较大,中间城市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②环湖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中小城市晋升为大城市速度加快,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202位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企业家创新意识量表》和企业创新氛围、企业创新绩效等企业创新潜力指标,探讨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氛围有较强的预测作用;②除反思批判意识等维度以外,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主观测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③对于具有不同创新意识水平的企业家,其所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客观测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产业集中度高低的价值判断必须依据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来进行。影响物流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性、市场需求量、企业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其中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企业进入壁垒两个变量与集中度是负相关关系,且市场需求增长率对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最大,需将物流市场规模的增长控制好,以防增长过快导致集中度下降。其余三个变量(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集中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且规模经济性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最大,所以扩展物流企业规模是提高集中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热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研究,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创新型企业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最后指出了创新型企业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是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选取全国50个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17-2019年创新型县(市)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我国县域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表现较好,从各项指标看,创新型县(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说明3年来国家创新型县(市)科技创新态势持续向好;创新平台、创新主体、教育经费、创新政策均与县域科技创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但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型县(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金额快速增长,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中,更应该关注研发资助波动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从政府资助波动视角对企业R&D投入进行考察,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11-2018年我国各省市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对政府资助波动、技术市场发展程度与企业R&D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具有负向影响;②技术市场发展程度对企业R&D投入具有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③技术市场发展程度显著调节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的负向效应,并最终达到正向效应。最后,提出各省市合理制定政府资助计划、加速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通过创新平台投入大量政策资源刺激创新,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该发展模式下,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后,集群会更加依赖政策资源还是能够摆脱对政策资源的依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竞争力分为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以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DEA三阶段分析法,对政策资源依赖进行量化;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关系特征存在差异,且受地域和行业影响。具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创新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性不显著,市场竞争力在部分地区、行业与政策资源依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政策、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综合效率较低,仅十分之一的集群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区间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对于DEA无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总数、创新服务机构数、上缴税费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调节资源配置比例、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张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2):116-123
科技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创新型城市试点是促进区域及国家整体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政策。以2003-2018年全国240个城市数据为样本,并将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作为一项准实验,使用倾向值匹配及连续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但在时间上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试点政策通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两个途径作用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最后,从政策视角就城市人才“争夺”下如何增强人才吸引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Bresnahan&Reiss(1 991 )的文章所发展的模型和计量方法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在汽车产业中同样存在着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衡量了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的程度。我们的经济计量分析表明 ,在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 ,企业实际数目与理论估算的合理企业数目相吻合 ,且单个企业的生产尚未严重受到“最低市场需求量”这一门槛水平的制约的省份 ,只剩下上海、天津和吉林三个省市。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下一步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任务有多么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