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评论》2007,143(1):152-158
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和经营者三个视角,对有关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的回顾与评述结果发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的研究文献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轻整体;重形式,轻实质”的缺陷。如果这些缺陷没有很好地解决,必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乡村生态破坏加剧,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政府、企业单位、乡村居民作为主要治理主体,存在着治理意识淡薄和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的治理状态,这就要求治理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权责作用,构建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结构,不断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主体格局。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认识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共治逻辑不仅要明晰治理主体间是利益共同体,还要通过人与自然互为主体性来把握人与自然也是利益共同体,让中国乡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11)
乡村治理就是多元治理主体对乡村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同共治的过程,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方式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公共性以及治理目标的综合性是其主要特征。为了探究现阶段传统乡村的治理情况,文章选取某省某县的一个传统自然村落为分析对象,试图呈现在行政村一级的两委班子职能弱化的情况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治理单元的村治结构,以及由于权力结构失衡、家族势力、干部素质低下、政治信任缺失等导致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21,41(4):93-99
基于产业链治理视角探究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内外主体行为、区域文化和集群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借助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产业链内部主体行为和产业链外部主体行为均能对集群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区域文化对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力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与集群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在企业能力、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探究主体行为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管理启示是区域在产业链和集群治理方面,要注意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域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尊重诚信共生的区域文化,激发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产业链内、外多元主体积极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产业链稳定性关乎区域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保持与提升,链上企业只会依据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协调其内外部市场关系,无暇顾及整个区域发展的全局需要,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明确产业系统内各部门间关联关系以及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资源动态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占领产业链高端以及有效实施产业链招商等途径对区域产业链加以治理,确保其健康稳定运行。基于现有文献成果,对产业链治理内涵做出理论探讨;结合调研所获数据,分析连云港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地方政府参考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力业环境效率低下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的事实表明,政策执行主体,即电力企业及地方政府在执行环境政策方面存在被动性,这可能与电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文章运用联立方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支出对电力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电力企业及地方政府缺乏环境保护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主要原因,而电力投资显著的增长效应以及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激励是地方政府重投资、轻环境保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治理:动因、结构与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国银  刘芳 《经济问题》2007,334(6):24-26
产业集群治理决定了集群的竞争力,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目前产业集群理论尚不成熟,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缺乏.首先,由"治理"的概念演绎出"产业集群治理"的概念,并对集群治理的研究动因进行分析;其次,对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的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林延斌 《江南论坛》2023,(12):71-75
加强与创新基层治理,需要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主体、内容、机制深度融合,尤其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矢”射基层治理之“的”,不断推进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近年来,汕尾市通过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汕尾样板”,实现了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华丽蜕变。以汕尾市为例,研究其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对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分类、治理比较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集群中间性组织本质出发,根据产业集群成熟度的差异可以将产业集群划分为沙滩式、链条式、齿轮式和模块式四种类型。不同成熟度的产业集群的治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治理基础、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但是以产业集群成熟度为主线,产业集群成长的路径和治理机制的演变有着一般规律,即沙滩式产业集群经链条式或齿轮式产业集群向模块式产业集群演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模块化治理将成为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治理评价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重政绩评价体系.轻立法和司法评价体系;重内部评价,轻外部评价;重主观评价,轻客观评价;重绩效评价,轻机制评价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治理评价的准确性,应该利用制度测度的一些方法对其加以完善:如有意识地将主客观测度相结合、使用测度模型和采用贝叶斯方法,以及利用制度的机制测度和绩效测度完善治理指标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多变的创新环境下,企业之争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为了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深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边界、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绩效等问题进行回顾,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卫武  何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9):139-146
组织知识必须依附于一定主体才能实现转化,环境一旦成熟,知识和资本就可以进行良好的结合,个人、团队和组织知识则分别转化为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基于相关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选取武汉各高校 MBA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高新技术、传统制造和服务业相关数据,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知识资本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求解和验证。结果显示,各主体层次知识资本对相应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服务产业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高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产业则无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以国际生产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链低端锁定趋势不断凸显,由此引致的产业升级阻滞问题日益复杂化。为准确识别多重阻滞因素及其内在影响机理,运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从创新投入、制度环境和国际知识溢出3个条件维度出发,对中国19个高技术行业进行差别化升级组态分析,探索不同前因条件与产业升级的一致性联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破解新时期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之困”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外部审计鉴证是否可以替代内部关系治理来提升供应商关系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紧密的供应商关系显著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对高质量审计鉴证服务的需求,但这种需求的降低并没有弱化供应商关系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说明内部关系治理与高质量审计鉴证服务存在替代效应。同时,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上述替代效应会减弱。文章为理解外部审计鉴证与以关系治理为主要特征的转型经济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如何联合影响公司价值创造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经验证据,从外部审计鉴证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关系型交易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治理复杂性提升以及传统治理理论失灵,准确厘清包含军民两大治理主体、公私两大职能部门治理机构间合作网络、关系结构与演化过程,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基于“元治理”理论思想,以1998-2018年发布的614条政策为研究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不同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网络结构、机构间互动关系、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关系网络是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变迁不断演化的自组织网络,网络结构由“松散”向“耦合”转变、网络核心由“单核”向“多核”转变、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回应”向“协同共治”转变;个体节点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协作主导者、牵头主导者、互惠跟随者以及边缘跟随者4个群体,并得出核心机构角色演变规律。最后,从“元治理”视角对国防科技工业异质主体跨部门合作治理关系进行再审视,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引,遵循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发展的水平结构和外部性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就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对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逻辑推演。结合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发展现状,对治理绩效低下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强度结构是决定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整体治理能力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现行科技创新治理绩效低下的根源。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外溢效应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加剧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升,抑制了科技创新治理绩效有效增长。因此,应加快转变治理理念,逐步构建以“创新链”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增强微观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中观治理能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垂直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环境和科技交易市场环境营造纳入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与现代科技创新治理理念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对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再认识,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网络组织的相互关系,指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组织类型是应对需求冲击的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并通过对需求冲击的分析,重新划分了产业集群的类型,提出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新思路,从而解决了经典公司治理理论对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