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系统视角对科技资源配置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科技资源配置行为进行了定义,对科技资源配置结果,即效率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整合;从主体、客体和配置力3个方面,对科技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高度概括;从科技资源配置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对科技资源配置系统的六大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能否促进传统银行业有效竞争,对于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0年290个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赋能效应导致网点退出市场,同时抑制网点进入。从银行异质性来看,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效应让大型商业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而金融科技的技术赋能效应则让上市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从城际异质性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人口老龄化较低、教育水平较强以及贷存比较低的城市,网点受到金融科技冲击更大,网点退出更显著。从影响渠道来看,金融科技减少了家庭的银行储蓄,优化了家庭资产配置,引致低效网点退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影响银行网点的进入退出行为,降低了银行市场集中度,优化了金融业竞争格局。同时,金融科技还弥补了网点退出对地区金融贷款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国外关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进行了基本回顾,并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两个关键学术问题。探讨了“海洋科技梯度”的内涵定义,构建了基于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系数测度改进模型”;搜集整理了2001—2014年海洋科研机构的科技统计数据,在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测算了全国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律。研究表明: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在区域空间上呈现“东高北高、南低中西低”布局,以行政为导向呈现出北上广的强势崛起,以政策为导向呈现出深圳、南宁、沈阳、济南等的后发优势。最后,讨论了当前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阅读与调查研究遴选衡量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的相关指标,首先,运用聚类分析对江苏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Q型聚类,初步呈现各样本城市科技资源分布状况。其次,通过对应分析揭示导致省内各市上述分布背后指标变量“地形”所起的幕后作用。最后,阐述近年来江苏科技资源配置变化趋势,提出优化江苏科技资源配置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研机构实现研产一体化是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在研产一体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以及开发经营活动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企业型科研机构发育缓慢,培育农业科技企业的环境条件不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针对于此,分析了农业科研机构研产一体化的理论机制,并提出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基于DEA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DEA(数据包络分析)应用于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为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用C2R模型和C2GS2模型分别对上海市社会人文科学类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社会人文科学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个别机构配置效率低下;绝大多数社会人文科学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为技术有效,规模是造成科技资源配置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科技投入不足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必将对能源资源开发、配置等产生重要影响。理论研究发现:第一,能源互联网会带来电力供应主体的大幅增加,从而降低电力价格,增加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第二,借助能源大电网和特高压技术,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转移,而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能源的跨时期配置。第三,能源互联网衍生的共享经济,能够实现闲置能源的最大化应用,有助于缓解能源市场上信息不完全问题,让能源买卖双方更有效地达成交易。第四,能源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变以及大规模的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第五,能源互联网具有明显的网络外部经济性,能够提高能源市场产品的多样化并扩展能源市场发展的深度。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发展能源互联网可以显著优化能源资源的配置,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科技政策资源及其优化含义的界定,描述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现状,探讨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基本维度及其制约因素,提出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参与配置主体范围最大化、配置结果公共利益最大化及配置结果社会成本最小化3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以中国内地25个省级行政区政府科研机构为样本,探讨科技资源配置结构、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省级政府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①单个要素不构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但基础研究强度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方面发挥了较为普遍的作用;②5种组态均可带来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别为由基础研究构成的基础研究型组态;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成的科学研究型组态;由基础研究、计划配置和区域开放度构成的基础研究—环境型组态;由基础研究、市场配置、计划配置、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区域开放度构成的基础研究—平衡型组态;由应用研究、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区域开放度构成的应用研究—环境型组态。其中,基础研究型组态和基础研究—平衡型组态在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更有效;③我国东西部地区政府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各地区政府科研机构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匹配路径和针对性措施,以有效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战略为背景,分析江苏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探讨协同治理背景下区域科技资源生态群落。以科技资源配置主体双维度分类为发端,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群落中企业种群增长与代谢趋势,阐述区域科技资源生态系统和谐共振机理,并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当前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性视角揭示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因素组态。结果发现:单个要素不构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但科研机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在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方面发挥较为普遍的作用;存在6条关键路径可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开拓型、产业升级助推型、科研机构驱动型、产业升级与科研机构发展双轮驱动型、科研机构主导逻辑下的高校驱动型、市场和研发机构双元主导逻辑下的多元主体合力驱动型。因此,为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是考察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战略与模式绩效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要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收集2000-2012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统计数据并考虑两年滞后期,考察了企业专利数和企业新产品价值与其它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不论是否考虑滞后期),由企业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优于政府直接配置科技资源,企业向大学配置资源总体上逊于政府向企业配置资源。上述结论可为“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制订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