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孵化创新创业方面具有良好功效,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重点,面对"众创空间"发展热潮,泰州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泰州市在推动创客人才开发及众创空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对创客及众创空间的顶层设计,出台专项鼓励扶持方案,加强创客培养培训,强化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众创氛围和文化,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区和众创特区,加快泰州创客人才开发及众创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客运动”正以独特的方式和效率影响着企业的商业形态,其所构建的物理空间已成为企业创意摇篮、创业孵化池和创新服务平台。在商业模式创新层面,高效率、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商业模式是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在创客空间构建层面,研究创客空间商业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转移机制创新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对国内外成功运营的创客空间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公益性社区模式、专业化区域模式和生态链式连锁模式3种创客空间的典型商业模式,可为发展创客空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3)
基于创客感知视角,分析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内容,从时间、技术、经济和信息等4个维度构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明确了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关键要素在于培养创客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客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开放式创新为视角,以中科心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客”)为研究对象,运用SPS案例研究方法,从众创空间中的创意获取、创意转化以及开放式创新演化过程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众创空间中的创意获取分为探索、筛选和激活3个阶段;其次,众创空间创意转化过程中,创新驱动经历由投资者向供应商再到企业自身转变;最后,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演化过程有3种不同类型,且创新主体经历由“创意集市”到“二房东”再到“创新经纪人”的转变。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将开放式创新引入众创空间,并阐明创新主体的角色和作用;管理意义在于总结众创空间发展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其它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对创新空间组织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对大量众创空间及创客样本的深度调查,构建了众创空间嵌入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形成了一种融合创新主体功能及创新环境功能的次生生态,承担着创客与多种创新主体间的接口功能,并且向上向下横向连接了不同范围层级的创新生态圈。在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中,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和跨层级交互3种机制。众创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践依据,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众创空间是创客运动的主要载体,为大学生创客团队提供最直接的创新环境和服务。首先,基于组织支持理论,提出众创空间支持构念,并将其分为众创空间创新氛围和众创空间项目运作支持两个维度;其次,研究众创空间支持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与大学生创客团队效能感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以179个创客团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发现众创空间支持的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在以上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大学生创客团队效能感正向调节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利益相关者协同是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由众创空间、创客、政府3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镇江市15家省级认定的众创空间为案例,分别对众创空间、创客、政府3个子系统的两两协同度及三者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镇江众创空间协同水平良莠不齐,提升空间较大。最后,从政策支持创客培育与发展、众创空间内涵建设、众创空间协同管理机制构建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众创空间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调研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创客群体的创新动机、技术学习积极性、创业意愿、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外部环境中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等6项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技术学习积极性对创新意愿、创业意愿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有效激发创客群体创新创业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众创空间作为承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发力点。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价值创造实现以知识转移和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共享和交互平台为依托。据此,基于智力资本“H-S-R”三维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以飞马旅空间5i center为例,从知识资源匹配、知识资源吸收、转移和交互、知识增值三阶段动态解读协同创新环境—智力资本—知识—创客绩效四重互动模式及其动态效应。最后,构建众创空间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影响创客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期优化众创空间的创新流程与功能,提升“双创”情境下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从创新生态系统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再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中国部分城市甚至城区将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完善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的着力点。其中,“创新、创业、创投、创客”联动是构建综合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剖析了 “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内在机制;分析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做法,归纳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经验,包括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以创客创业者为主体、市场主导、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等,相关经验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学者普遍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应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支撑平台,通过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化,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促进分享经济成长,构建完整的制造业创新生态圈。围绕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转型,通过研究新常态下“双创四众”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路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特色相结合,从战略导向、核心内容、关键抓手3个方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建设路径理论框架,即依靠制度创新驱动福利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金融创新驱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应用理论框架重点评价了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3个视角提出了民生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本质及特征为依据,构建了一套区域“双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地区“双创”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研究显示,目前各区域“双创”效率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除个别地区达到1以外,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损。最后,根据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大小,对31个省市的“双创”效率进行四分图归纳,根据归纳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双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双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筛选与企业创新创业密切联系的8个主要政策工具,通过278家企业有效调查问卷及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三权”改革、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政策工具效果显著,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各类“双创”孵化平台和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政策工具效果不明显,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创业呈现负相关关系。分析了引致不同“双创”政策工具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构建、发展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对提升我国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域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开放式创新理念引入区域创新系统,从开放式创新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演化特征和演化意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对我国各区域创新系统所处演化阶段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战略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创新驱动战略内涵,构建“创新驱动四力系统”模型,分析市场、政策、创新、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武汉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人才引进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等政策因素,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驱动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创新政策的实施时间、力度与组合不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效果也不同,据此提出推进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双创社团高质量运行成为关注热点。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行动、塑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受到吸纳成员广度、学生自治程度、内容丰富程度、突出专业特色、教学配合紧密度5个因素的影响与共同作用;相比于研究生与已毕业人员,本科生更愿参加双创社团并且将社团活动丰富程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