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加强区域对创新资源的吸附性、强化企业的根植性与激发企业的高成长性,这对于区域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生成机理、运行机制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并且对比研究美国硅谷和天津高新区两大科技产业园区,总结各自的发展特点.最后,对天津高新区如何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脉络和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基于全球创业指数(GEI)报告对创业生态系统测量指标的界定,从社会创业态度、企业家能力和个人创业抱负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中国和韩国创业生态系统的差异.研究认为,完善我国创业生态系统,应继续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建立普惠性的创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作用和引导建立初创企业风险投资机制,同时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大公司为核心企业构建的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和成长的生态系统,作为典型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从结构视角出发,对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8家企业作为样本,提炼出基于价值主张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与基于行动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两个主范畴,进一步得出结构视角下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核心范畴。依据价值主张和行动方式两个维度构建分类模型,将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划分为产品互联型、内部驱动型、授人以渔型、技术变革型,并进一步阐释4类生态系统内涵特征和选择策略。结论可丰富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对我国具备平台化能力的大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创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为了及时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对国外2016年以来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文献内容,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层次划分、动态演化、系统功能5个方面综合概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与创业生态系统功能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创业创新战略的实施,使得创新创业活力被充分激发,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更加丰富,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更为开放化、多元化.对创业活动主体和创业环境进行研究,可以强化各类要素在系统中的协同作用,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创业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GEM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创业融资、政府政策、政府创业项目、创业教育、研发转移、商业和法律基础设施、准入规则、有形基础设施及社会和文化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要素。基于GEM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包括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六大主体的创业机制,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并可推动大学生新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比传统创业生态中的生态系统,界定数字创业机会共创与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类比自然生态系统,将数字创业机会看作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说明数字创业机会在各参与要素之间所起的作用,指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以数字创业者为核心的能量交换机制是直接影响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生命力的核心内容,并借此阐释了各个创业主体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互动路径和共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54个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较活跃地区的地级市样本,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了高水平独角兽企业培育绩效的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得出了7种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的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其要素组成特点分为3种类型,全面型、贫乏型和非制度型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并说明了各类路径适用不同城市的特点,旨在为不同城市建设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内,创业企业与各创业支持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信息、知识、资金等创业资源的交互和协同。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分析系统内多种群对中小科技型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并以浙江科技型特色小镇内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中小科技型创业企业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小虎  毕轲   《技术经济》2017,36(8):76-84
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和人才效能理论,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建模,利用江苏省人才公报统计数据,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资金、区域人力资本、创业平台、创新氛围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平台和创新氛围两方面的因素起关键作用。最后,从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区域整体人才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江苏省的海归创业人才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业生态系统作为创业的重要栖息地,已经成为当前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载体。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借助于生态学隐喻,实现了内涵与外延的深度解构,但关于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功能实现及结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有待深入。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系统梯次涌现过程中的社会资本流动,进而得出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轨迹,并从功能范式与结构范式两个方面分析创业生态系统演化驱动机制。基于此,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营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是今天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要求,并倡导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计学科引入并结合生态理念和系统性思维方法的演进路径,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生态理念与可持续设计思想的关联,探索其中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主导性逻辑,提出从单体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趋势,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分析可持续转型趋势和创新设计需求,尝试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设计发展思路和转型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生态足迹作为定量测度区域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对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文章将"低碳经济"新的理念、方法用于旅游生态足迹定量评价,以资源性城市——攀枝花市为例,选取2005年和2008年两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间点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其旅游生态足迹。结果发现,运用低碳经济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和解释生态足迹评价结果,监测和控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生态工程研究的状况,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生态工程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分析了该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加强对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生态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生态经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的生态特点,研究了滩涂生产经济系统的结构,指出了沿海滩涂开发的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生态经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发展之上的乡镇企业,受限于农业发展,同时又影响着农业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乡镇企业与农业统一协调发展,即劳动力合理组合、经营体制优化、收益共享、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其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提升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个方面,统筹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对实验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评价。以湖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源配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可为衡量和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Currently,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economic stagnation, as well as new challenges lik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globalization, need atten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ding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elements, is a main goal of decision-makers. The key to sustainable decision-making is to evaluate and forecast the status quo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makers need a tool based on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forecast the effects of future actions on sustainability and make polic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of the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ocial welfare by the grey dynamic model.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time series and basic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system, including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ub-systems. It is applied to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have proved different status quo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se two reg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uch as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no unique sustainable path, and accordingly, policy makers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criteria and strategies to make efficient sustainable decisions for each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