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中国的贸易总量和GDP高速增长,但是出口的主力军——制造业却总是处于世界落后地位,其结构升级一直未能实现。利用全球价值链(GVC)方法,首先解释中国贸易量激增的现象,然后从GVC治理和产业链升级等角度揭示中国制造业长期停滞不前的三大原因,最后基于这些原因给出中国制造业突破困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型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我国产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然而,由于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及核心业务被控制,使我国企业只能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分别从技术、市场、制度、企业家等方面归纳了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从技术路径、功能路径和区域发展路径等方面总结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增多以及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过渡期的结束,国内银行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亟需明确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以便实现产业升级。首先明确了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定义及测度方法,并选取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对影响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法治指数、银行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产业升级正相关,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产业升级负相关,银行上市会增强法治指数对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蔺建武仲伟周任炳群郭大为 《国际经济合作》2011,(10):33-38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据航空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在全面分析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各业务环节的附加值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然后,结合中国当前航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竞争力水平,提出了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渐进升级路径和以构建国家价值链为基础的跨越升级路径,为增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研究》2019,(12)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借助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必须选择的一种发展路径。文章以高技术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通过对相关经济理论、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得出影响该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可能因素,并利用2000—2014年相关数据对这些可能因素和中国该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的结果指出(结论)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增长会推动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行业资本水平和经济自由度的提高则会阻碍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平均规模对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尚不确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为中国提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乃至高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基于服务贸易壁垒与制造业服务化的矛盾分析了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global value chains(GVC)升级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遭受服务贸易壁垒会阻碍制造业GVC升级,降低制造业参与GVC分工的程度,缩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长度,且遭受服务贸易壁垒会阻碍制造业在GVC中地位的提升,增加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使用,减少国外增加值的使用;第二,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对中高技术行业的影响大于中低计划行业.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前向参与GVC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后向参与GVC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基于大量访谈,从深层次视角揭示了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GVC下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间接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子范畴(12个)、主范畴(产业融合意愿、能力、环境和资源)和核心范畴(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创建产业融合平台和降低行业壁垒等促进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分析——以台湾地区PC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以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为例,剖析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产业升级必须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生产体系内,通过国际和本土的多重链接来进行知识的传导,由网络的合作关系来获取和积累知识,以完成升级所必须的技术积累。由此总结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行业异质性及收敛性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与智能制造转型时期,由此产生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关注。从技术创新、数字化集成、互联互通与制造转型4个维度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各影响因素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集成和互联互通对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技术创新和制造转型次之。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是推动产业升级、加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家和行业层面的产业政策层出不穷,省级层面结合自身省情的区域性政策也颇多。以江西省为例,“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出台了80余项产业政策,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推动省域产业升级的效果如何,产业升级是否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都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参照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产业政策工具的分类标准,对江西省过去10年的产业升级政策按照“调整振兴”、“行业整合”、“产业培育”以及“行业规制”进行归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江西省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行业增长的政策效果较好;而在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效果仍较为欠缺,反映出产业政策在引导产业提升质量、支撑供给侧改革方面还不够。为此,建议江西省根据供给侧改革对产业有效发展的要求,加强降低企业成本、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设计,从制度供给角度完善产业升级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工业机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未来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中国虽然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的第一大市场,然而,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存在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差、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实证研究表明,本土企业通过零部件出口、为FDI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以及进口关键零部件等方式,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会产生“嵌入中学习”效应和“干中学”效应,进而对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如何借助全球创新网络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来→走出去→走上去”的战略意图,从历史沿革角度回顾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内涵和演变过程,总结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军转民→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范式,在此基础上,借助全球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通过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纵向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通过地理、组织和知识边界拓展构建研发网络,是航空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追赶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大飞机市场面临全球化背景下寡头竞争格局,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采用整合、并购和合作方式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并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发展思路,建成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欧美技术封锁,形成军民技术创新“双螺旋”协同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核心技术“走上去”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处于国际分工枢纽地位,从国家—企业特定优势二维视角探讨中国OFDI民族企业“走下去”能力的影响机理,重点关注不同环流的路径选择,并以2005—2015年ICT行业70家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设定企业“走下去”能力综合量化指标,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行业GVC地位指数测度的东道国特定优势提升将有助于中国ICT企业生存能力提高,尤其是对选择进入下环流国家及位于产业链下游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母国地区差异性及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得以证实,珠三角地区和金融危机前“走出去”的企业更加能够受益于东道国行业GVC地位提升,继而提升企业长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13个子行业1853家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Translog模型,分析开放型技术双元及其不同技术组合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攀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有效平衡与吸收开放型技术双元形成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进口竞争引致的要素替代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GVC攀升向高技术探索与开发组合的内生驱动转化。技术开发成为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充要条件,技术探索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双重作用下,内资企业高技术开发组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受技术门槛和技术控制约束,技术探索只有在内资企业具有足够开发能力时才能对价值链攀升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双元组合催生形成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多元化路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进口竞争攀升的低技术双元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外资吸收效率对母国开发与跨国开发技术组合吸收更具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攀升特征;技术密集型行业积极的母国探索倾向与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技术协同攀升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