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得关注的管理学前沿:追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术界一直致力于领导者和领导力的研究,认为领导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与领导力相对应的追随者和追随力的研究.事实上,追随者同样能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外对追随问题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很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有关追随问题的研究文献,主要就追随力的定义、组织中的追随者类型、优秀追随者行为、追随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隐追随-外显追随匹配视角,探讨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对领导者感知的领导-成员交换(L-LMX)影响以及工作要求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一个157人的样本进行多时段施测,结果发现,内隐追随可分为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相较于中心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理想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同L-LMX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领导者工作要求负向调节两种原型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位领导者-追随者调研数据,以组织支持理论为基础,从工作情境和非工作情境两条路径,分析创业型领导通过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对追随者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同时探究内隐追随对两条路径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型领导对创造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激情与心理脱离在创业型领导和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内隐追随在创业型领导与工作激情的情境路径中,以及在创业型领导与心理脱离非工作情境路径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内隐追随也调节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情境传导机制下,创业型领导对追随者创造力正向作用的一致性,也丰富了创业型领导个体层面后果变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领导研究领域中,领导行为的影响效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话题。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关注领导行为对员工、团队或组织产生的影响,很少关注其对领导者自身的影响。近年来,部分新兴的领导研究开始从行为者视角出发,关注领导行为对领导者(行为者)自身的影响,这些研究为理解领导行为产生的动因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为领导行为培训提供了新的实践启示。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关于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的研究,理清相关研究的主要脉络及发展方向。具体地,首先根据领导行为性质(建设型或破坏型)和影响效果(积极或消极)两个维度,将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研究划分为四大类:(1)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2)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3)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4)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进一步,根据以上分类,系统回顾关于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的研究文献,提炼背后的理论机制和作用路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领导的相关研究中,领导者一直处于研究的主导地位,自Meindl和他的同事正式提出追随者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以来,追随者在领导研究中的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分析了追随者视角下领导研究的发展历程,辨析了追随者的概念界定,归纳出已有研究中的两大研究取向。最后,提出了追随者视角下领导研究的框架,探讨了该项研究深化的方向,提出了中国本土领导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位领导者-追随者调研数据,以组织支持理论为基础,从工作情境和非工作情境两条路径,分析创业型领导通过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对追随者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同时探究内隐追随对两条路径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型领导对创造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激情与心理脱离在创业型领导和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内隐追随在创业型领导与工作激情的情境路径中,以及在创业型领导与心理脱离非工作情境路径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内隐追随也调节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情境传导机制下,创业型领导对追随者创造力正向作用的一致性,也丰富了创业型领导个体层面后果变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追随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情境、不同行业及不同领导风格对追随行为产生的影响,缺少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对追随行为产生代际差异的关注,尤其是个体特征明显近年来又颇受争议的90后群体,对其追随行为的研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切.本文通过对90后新生代员工自身及领导两个群体的访谈资料,聚合描绘其追随行为的特征.并得出了结论,其中共性的积极特征4项,即思维创新、学习行为、勇气激情及建言行为;共性的消极特征4项,即冲动任性、缺乏耐心、缺乏责任及低抗压力.深入研究90后新生代员工的追随行为特征,对于消弭来自片面观察和主观结论带来的代际冲突,矫正其有效追随行为,提升追随力进而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组织的探索性技术创新水平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证明,领导者是促进探索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研究多聚焦于中低层领导者,忽略了具有战略决策和文化引导作用的高层领导者。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关注高层领导对探索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120个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CEO变革导向领导行为对探索性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提升成员的组织学习水平来实现。进一步,本文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整合,构建了CEO变革导向领导行为作用于探索性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模型,即CEO变革导向领导行为能够提高组织创新氛围,进而促进组织学习,最终提高组织的探索性技术创新。本文结论为如何提高组织的创新竞争力提供了整合的视角,并为战略领导影响组织创新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制度领导力是领导者在同制度情境互动后,通过制度工作将价值观和领导权力嵌入组织系统和结构中的领导力。领导者通过构建制度领导力,能够减少组织对个体领导者的依赖并实现组织稳定发展。DS的实践表明,企业通过价值观管理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领导力,可以促进企业价值观落实和制度执行,并对组织利益相关者产生行为约束和理念引导,从而对企业稳定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DS模式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新突破,以DS公司为例探究领导者通过价值观管理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领导力的过程,为企业进行制度领导力构建提供了新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制度领导力是领导者在同制度情境互动后,通过制度工作将价值观和领导权力嵌入组织系统和结构中的领导力。领导者通过构建制度领导力,能够减少组织对个体领导者的依赖并实现组织稳定发展。DS的实践表明,企业通过价值观管理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领导力,可以促进企业价值观落实和制度执行,并对组织利益相关者产生行为约束和理念引导,从而对企业稳定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DS模式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新突破,以DS公司为例探究领导者通过价值观管理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领导力的过程,为企业进行制度领导力构建提供了新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来探讨破坏性领导行为诱发的复杂性特征。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因素包括破坏性领导者自身特质、下属行为表现和诱致性情境等方面,是一个多种因素和行为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管理者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系统具备多因素、非线性、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领导力的意义已经不断拓宽,它不仅指占据领导权力的人的领导能力,而且指整个组织领导思维方式的发展。在管理学上,领导力(Leadership)一般被定义为一种借着指挥、引导和影响他人,以达成目标的一项能力和行为。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最早认为领导者乃"天纵英才"  相似文献   

13.
领导惯域不仅能反映一定时期的领导者行为模式还可以反映领导者对复杂、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如何对领导惯域进行测量是培育和改善领导惯域的关键。本文在界定领导惯域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团队领导为研究对象,基于团队领导惯域灵活性、示范性、互适性等特征,构建了初始量表。研究中,通过专家采访、小样本测试以及项目分析精炼修改后,从26个题项,删除11个测试题项,面向团队领导收集了153份有效问卷。运用Cronbach'sα系数考察量表的信度、用专家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检验,证明了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为团队领导惯域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14.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因素,它是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影响,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力是正向的、双向的影响力,最终体现为团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领导者而言,因其处于资源整合的中心,必然会执掌相应的权力,但身居高位者未必是一呼百应的好领导,有职有权也不等于一定具有了领导力。权力的影响力是强制性的,但随着职位的变动或消失,这种领导"硬实力"也会不复存在,非权力影响力才是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和良好行为的体现,这种领导“软实力”的凝聚力和领导魅力会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6.
李慧才 《生产力研究》2006,10(1):199-202
用自组织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变革中的领导实践,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实现领导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领导者应当从信念——声音——行动的竞争与协同关系中开发领导力源,在基层领导者——网络关系领导者——高层领导者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中编织领导力网,通过行为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的竞争与协同关系营造领导力场。三个链条共同发挥作用,领导者才能自如地把握变革之舞。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高校、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三类不同性质的组织中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发现组织性质差异会显著影响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以及员工的绩效管理满意度。高校绩效管理为低位平稳状态,上级的维稳领导行为有负面效应;研究所处于从低位平稳向高位平稳的发展过程中,上级的激励领导能力对员工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高新技术企业为高位平稳状态,建议持续提升上级领导力,优化岗位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领导者的推动和指导。然而,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组织层面的研究尚比较少。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探讨了高层领导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我国的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企业如果想获得突破性技术创新需要高层领导者展现变革型领导行为以推动探索式组织学习来实现此目的,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实现则依赖于交易型领导行为来影响利用式组织学习以实现,从而进一步说明不同的创新类型需要不同的领导行为的支持和匹配,要求高层领导者根据创新的不同来适时培养和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有效领导?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很著名的有领导人行为理论、九九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领导理论。可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总是发现按照这些理论去行使领导职能,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由此产生很多困惑。到底怎样才能实现有效领导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试图总结出有效领导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领导概念的演变。历史上最早的领导概念,是指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务和权力,领导者借此带领和指挥下属完成组织的目标。该概念强调的是领导的职位权力,强调的是指挥。而现代定义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领导者借此率领和引导个人或团体…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和下属双方匹配的一致性,但现有研究局限于仅从领导或下属单一视角考察服务型领导的影响。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对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一致性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追随者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与追随者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0个领导与726个员工的配对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结果发现:与服务型领导低匹配(低供给-低需求)相比,追随者的内在动机在服务型领导高匹配(高供给-高需求)时更高;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通过追随者内在动机影响创造力;追随者主动性人格在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与追随者内在动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