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补充,通过建立和训练BP神经网络确定了影响因素综合权值,结合DEMATEL算法,对1901-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按照中心度计算结果,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根据原因度结果,判定哪些属于原因类影响因素,探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规律。最后,提出了有益于塑造原始性创新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学领域自1901年到2001年100年间的诺贝尔获奖活动者统计分析,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与创新人才素质,以及原创成果的产生之间的相关关联。优秀创新人才的素质形成与他们较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是原创过程中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不同的创新人格特征对原始性创新成果产生的影响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原始性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当前对企业如何获得原始性创新的研究严重不足。为此,以我国环渤海经济带179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遗忘和即兴角度研究原始性创新形成问题,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动态性在组织遗忘和原始性创新间的作用。结果发现: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对原始性创新具有积极效应;组织即兴在组织遗忘和原始性创新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对组织遗忘和原始性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原始性创新兼具高风险性、长期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且原创成果又具较大的外部经济性,因此,为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应使创新主体在其创新成果扩散和分配产生的收益中得到应有的份额。对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的构建原则、激励机制模型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研究了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激励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原始性创新是其他创新的源头和基础。中国在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面临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科研评价体系僵化、缺乏科研合作等瓶颈。中国应当加大对原始创新的财政支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合作共享机制,并建立多层次的原始性创新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原始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础研究类原始性创新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用基础研究类原始性创新视为一类特殊的发明,在引入现象(规律)、原理和技术3个关键概念的基础上,对其核心环节也就是创新研究环节进行剖析,完成了此类原始性创新的重新界定,归纳了其核心环节的一般步骤。此后,由核心环节拓展到整个演化过程,从匹配的角度来阐释此类原始性创新的演化机理。最后依据其演化机理给出了若干有助于此类原始性创新研究成功率提升的建议,具体包括创新团队应该加强领域内现象(规律)、原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注重团队成员天赋的发挥与独特思维和工作方式的推广,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积极吸纳两类关键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原始性创新中的开放交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原始性创新中的开放交流合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原始性创新的开放合作的特点,提出了合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种较为可行的开放交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同时,针对开放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原始性创新的界定与识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当前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产业竞争已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原始性创新已成为国家间科技、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然而,我们面临的严峻事实是。从1997年为例。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在世界上居第9位。其中SCI排名第12位,占当年SCI文章的1.6%。是美国的5%,英国的19%,而且引用率不高,我国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直觉式创新是建立在超常型默示知识基础上的超范式、原始性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如TRIZ理论所揭示的固定创新路径,形成了一种非线性、多维度、交互式的破坏性创新实现机制,配合直觉罗盘的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设计,能够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促进原始性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实现科技发展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战略新思想.胡锦涛书记最近又明确指出,要加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探求促进原始性创新的有效途径,快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蒿素研发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我国原始性创新的重大突破。借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初始条件—远离平衡态—偏差放大—分形”的思路,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蒿素研发全过程,分析了原始创新成果产生的原理。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原始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原始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核心能力、实施能力和原始创新环境支撑5个角度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相关要素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总结出影响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原始创新的技术转移中,需要保障和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其前提是把握影响转移效率的各种因素。在分析原始创新实现模式和技术转移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一般意义下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原始创新背景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表明,源于原始创新变革性导致的技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客观因素的静态因素中。  相似文献   

14.
在对原始创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型企业发展实际,界定了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概念,确定了衡量大型企业原始创新产出的指标;利用指标,对2003-2010年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产出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企业原始创新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结合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特点,提出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绩效差异的整合性框架,并采用fsQCA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实现企业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5条,分别是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技术管理与原始创新氛围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依托政策的高管支持与技术管理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原始创新氛围与政策驱动型、技术主导下依托政策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市场主导下依托技术管理的原始创新氛围与高管支持驱动型;从企业高原始创新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可为处于不同场景下的企业获取高原始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参考;导致企业非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条,且都包括非高技术能力、非高程度高管支持、非高市场导向和非高政策导向,表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缺失导致企业原始创新绩效不高。结论可为驱动企业原始创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共识研究是从事兼具不确定性和创新性且在初期评审专家难以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的研究行为或活动。从非共识研究视角探索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可为中国高校破解原始创新问题提供思路。研究发现,非共识研究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紧密联系,其在开辟新的理论疆域、推动原创成果生产、营造包容型创新环境等方面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非共识研究在评价环境、干预行为、学术司法、多元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在非共识研究视角下,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从创新包容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干预模式、建立开放的申诉程序以及拓展多元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归因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构建创业者特质与规制影响企业创新的整合模型。通过对224位企业创建者或中高层管理团队核心成员的问卷调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创业者风险承受能力、创业警觉性、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拥有的先前经验均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显著影响,但规制仅正向调节创新创业教育、先前经验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即当政府提供较好的金融、培训等政策支持时,创业者通过教育或先前经验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创新。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创业者特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揭示规制在二者关系中的情境作用,拓展企业创新研究视角,在深化创业企业创新和助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41-144
原始创新能力是决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更好地预测与判断原始创新能力对技术变动发展趋势的影响,建立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中技术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挖掘影响技术变动的深层次信息,以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实证研究发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总体上朝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并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显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