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对华投资战略,并在投资结构、投资方式以及本地化经营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本文主要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对把握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束了20世纪80年代的试探期,从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他们看中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明显的区位优势,试图通过对华大规模系统化投资,调整对华投资战略,从而将我国完全纳入全球经济的生产体系,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战略目标。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背景 1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世界各国经济生活领域延伸。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跨国公司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突破单个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其运营体系,有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结合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的新战略、新政策,以及自己在华投资的经验和教训,纷纷调整在华发展战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出现了北移趋势,即由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京津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环渤海湾地区转移。对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辽宁来说,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将成为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梁峻芳 《北方经济》2006,(10):54-55
自1994年北方电讯投资成立了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研究开发中心以来,微软、西门子、IBM、英特尔、朗讯、摩托罗拉、宝洁等公司相继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或宣布大型的研发投资计划,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伴随着生产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和采购本土化而出现的新趋势。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400多家已在中国建立了700多个研发机构,中国已经成为外资设立研发机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卷调查和直接采访,本文分析总结了德国在华投资的现状,德商在华投资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中国市场上各种投资促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国在华投资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双边贸易与投资获得巨大发展,特别是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韩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导致投资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为适应投资中国的需要,韩国须改善在华投资产业结构,在稳定对制造业的投资的同时,增加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与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相比,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行为有了新的特点。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大型跨国公司增多,投资规模加大。从当前形势看,国外著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已转向"投资抢滩期"。据统计,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目前已有20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相当引人瞩目的是,在华投资的20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的项目投资额平均超过了1000万美元。2、增资控股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为加入WTO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众多跨国公司敏感地意识到未来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开始部署对华投资的新战略。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表明了中国政府按照国际规划和惯例管理经济活动的立场,意味着另的经济运行环境将进一步国际化。这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信心,加快了战略调整步伐。这些战略调整的新动向值得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荷兰企业在华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盎格鲁-荷兰日用品公司联合利华的香港总裁几年前说过一句话:“中国就是未来”,去年6月联合利华提出申请在中国发行股票,掀起了轩然大波,且不说结果如何,这些信号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即荷兰很视面华的投资,那么荷半目前在华投资的情况如何,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详细的资料分析回答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财经》2008,(5):10-10
最近一段时间,在华投资的部分韩资企业投资人在没有清算企业在华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秘密返回韩国,结束在华投资,只留下厂房和设备。韩国进出口银行在2月份发表的一份《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调查》报告中说,过去五年中,青岛地区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续撤离,其中近半数撤离的时间集中在去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商在华投资环境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分析投资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12家在华韩资企业的调查研究了市场战略、竞争战略、企业特有优势(技术优势、营销能力、R&D优势)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市场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技术优势、营销能力对经营绩效具有正面影响,总成本领先战略在工资上涨作用和经营绩效间起到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新特点和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当地经营和发展战略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继续重视和大力引进日本制造业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新趋势和对投资环境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建 《开放导报》2003,(6):25-27
随着中国整体投资环境的进一步透明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从全球产业布局战略高度,重新确定中国在其业务增值链和营销网络环节中的定位,将对华投资视为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逐步提高在华投资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把中国作为跨国公司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业的投资力度,积极探索和推动在华设立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加快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见图1)。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到68.3万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9454亿美元。1982-2009年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平均年增长率为29%,并且已经连续1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根据外资战略的不同经过了3个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可尝试利用海外科学家联合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共同研发,上海复星医药模式是其中代表1997年,国家出台了《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暂行方法》,掀起了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热潮,其在华R&D机构增长空前迅速。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转变对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策略。研发投入的主动性稳步提高、研发投资项目巨型化趋势不断加剧,技术层面上已由开发型转为研究型,产业层面上由成熟型转为先导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中韩建交后,韩国企业迅速抢滩中国市场,并一度成为在华投资大国。然而最近几年,韩企开始退出中国市场,甚至出现韩企非法外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多元统计计量模型以及大样本数据抽样统计推断方法,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不同来源的资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战略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不同来源外资在华投资的因素进行鉴别和对比,将不同来源外资的不同市场战略作为影响其技术转移和国内产业配套行为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多元统计计量模型以及大样本数据抽样统计推断方法,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不同来源的资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战略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不同来源外资在华投资的因素进行鉴别和对比,将不同来源外资的不同市场战略作为影响其技术转移和国内产业配套行为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可尝试利用海外科学家联合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共同研发,上海复星医药模式是其中代表1997年,国家出台了《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暂行方法》,掀起了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热潮,其在华R&D机构增长空前迅速。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转变对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策略。研发投入的主动性稳步提高、研发投资项目巨型化趋势不断加剧,技术层面上已由开发型转为研究型,产业层面上由成熟型转为先导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