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与计算机联系日益密切。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却普遍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建议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
满冬梅 《活力》2008,(3):58-58
1.改变了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行会计电算化,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会计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使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及ERP软件应用现状,结合社会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新要求.本文认为从有益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角度出发,应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将其实务操作部分合并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中,并将会计软件分析与设计课程设置为专业越修课。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通讯平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企业适应加剧的竞争需要,对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集中体现在对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大量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并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海洋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展现出举足轻重的分量,为适应社会发展节奏,满足应用型高校转型需求,许多高校都为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课程。基于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学的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分析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视角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为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习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强高职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与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高职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建议,以满足培养合适会计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学生不能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也推动着财务会计工作步入了会计电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依赖于科技与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也是其中之一。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的简称,是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要由人机协同工作,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终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而言亦是如此,管理会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财务会计,这也对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现代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进而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基础,提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广泛普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ISM分析法,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设计出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讲解次序,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MOOC等新环境下,一场由技术变革和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教育革命正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以推动会计专业教育创新,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的,对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应用定位以及对会计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3.
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要融入会计电算化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融入电子信息技术,按企业的业务流程来编排,以促进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如何将手工会计系统和计算机会计系统下的会计循环加以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像其它学科一样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自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非会计专业人员要想熟悉和理解它决非易事 ,这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 ,所谓“隔行如隔山”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会计 ,由于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当其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领路先锋 ,由此 ,也产生了“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这样 ,对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的人员来说 ,无疑形成了一种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他们除了精通计算机知识以外 ,也要求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会计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通常他们会…  相似文献   

15.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面实现计算机化已是时代的必然趋势。目前会计电算化虽在部分地区和行业有较大发展,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真正做到彻底甩帐的企事业单位依旧凤毛麟角,这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相比显得极不相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个人才问题”既精通计算机又熟谙会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正是制久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培训;二是一些商品化财务软件公司给用户进行的专门培训;三是设有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门人才,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最主要输出形式,在此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该标准要求财务软件要具有按统一的格式导出会计数据的功能,以利于会计数据的数据传送、信息交换和二次开发,从而为审计机构利用会计数据发展计算机审计铺平了道路,一些审计软件已经具备处理符合接口标准会计数据的功能。但许多企、事业单位未对财务软件按标准要求及时升级,影响了标准的推广应用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解决按接口标准要求导出会计数据这一问题,结合笔者编程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是一门非常传统的学科,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也相当广泛,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因此,会计专业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颁布后,新会计准则的体系变化涉及整个会计理念、方法体系的变化,给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式的需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热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经常会以会计专业的标准来要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自觉地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带到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会计专业,他们毕业后基本不会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而是把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对会计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前国内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出发,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提出了本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见解,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实践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