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3.
4.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5.
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进入新的变革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日益呈现非均衡性,造成美元国际环流异常膨胀。美元主导的储备货币体系带给储备货币发行国特有的利益,却给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带来损失。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和完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导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但要积极寻求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督机制,有效治理和监控跨国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6.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国际储备资产。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种主要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以SDR为基础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仍是一个远景目标,但是扩大SDR的使用,使之成为主权信用储备货币的有效补充,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备受诟病,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储备货币制度改革成为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当前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反思成果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际储备货币制度的改革历程,并提出中国参与国际储备货币制度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伦敦G20金融峰会前夕撰文,呼吁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并建议拓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用途,创立可取代美元霸权地位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与此同时,关于美元资产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与风险评估,众说纷纭,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尽管总体上美元资产牢固的国际储备地位将是长期趋势,但美元资产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同时中国以美元资产为核心的国际储备也承受着严峻考验,金融领域面临着各种风险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索洛模型和资产负债表思想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问题.文章发现,国际储备和中心国家政府债务与中心国家GDP之比必定小于某个常数,因此现有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文献以国际储备与中心国家GDP之比是否趋于有限数作为判断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标准仍有缺陷.文章进一步在资产负债表框架中引入GDP波动,构建了宏观金融风险分析框架.外围国家过量积累外汇储备,在减少储备收益的同时降低了宏观金融风险.中心国家享受了以低成本融资的利益,却可能增大本国资产负债率并引发金融风险.而且过低的融资成本可能引起中心国家的资产泡沫,并进一步增大中心国家金融风险.因此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储备体系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都有不利之处,促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增加外围国家的储备收益,降低中心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美元与欧元国际储备地位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农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2):36-39
在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比例为64.5%,而欧元的比例为14.6%.远远低于在欧元启动时人们的预期。欧元目前的地位是否反映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需求的比较,币值稳定性的对比,以及货币收益率的对比来解析欧元目前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其内在的系统性风险,是化解目前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从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主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确立新的SDR(特别提款权)“纸黄金”地位、如何控制sDR的供应与总量调节、人民币国际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为指导,参考了当前世界的前沿金融理论,对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权财富基金是指一国政府所有的投资基金,它具有主权性、来源于超额外汇储备、无负债、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投资者等特性。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来源于当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直接促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成立。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经济及金融环境遭受危机困扰下,美元国际储备币地位不断下降,欧元和日圆的外储比量不断上升.随着美国双赤的剧增和美元的超发泛滥,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壮大,美元地位将会继续削弱,美元储备和结算全球贸易与资产的时代正在结束.未来,国际货币体制何去何从,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国际储备地位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提出了一些替代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世界货币美元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成为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的重要工具。从本世纪初以来的美元贬值并没有超出美国和美元持有国的承受范围,也并非经济基本面因素所致,美元还有可能回到强势的位置上来。而从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其他世界货币来看,全球要颠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但就长期而言,美元必然会随着美国整体实力的相对衰落而影响减小,但其霸主地位仍难撼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实,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希望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并据此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个人见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本位货币的选择,一个公平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摆脱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由所有参与国共同管理,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是现实条件下能被各国接受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