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创美国严肃悲剧先河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世界级大师,他的中期作品《榆树下的欲望》处处渗透着圣经文化的浓厚气息。剧中主要人物凯勃特正如令人敬畏的上帝一样无所不能,主宰着一切;伊本正如纯真的亚当,禁不住爱碧的诱惑而痴情于她;爱碧个性鲜明,无所畏惧,为了悄然降临的爱情不顾一切。  相似文献   

2.
解读《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通过分析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榆树下的欲望》,剖析几位主要人物的人性,从而展示奥尼尔特有的悲剧观及宿命论。  相似文献   

3.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悲剧女性——爱碧,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武则天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低等动物,母爱是天性。虎毒不食子,作为母亲,杀死自己的孩子,她们是可恨的,但是在当时特有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她们又是可怜的,不能简单地批判她们离经叛道、心狠手辣、蛇蝎心肠,其实她们是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是残酷现实社会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4.
《受戒》英译文中译者主要采取了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等方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佛教文化词汇。总体讲,译者能较好地把握宗教文化在原文中承上启下、渲染氛围的作用,对原文中宗教术语的语用意义的把握、处理也较恰当。但译者有时却忽略了译语文本与译语文化所共享的互文空间,没有对其加以利用来增强译文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后现代主义改写。《白雪公主后传》运用互文性技巧,反映了传统人文精神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分析将文本与社会语境相联结,是一种考察语言与意识形态互动的有效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语言表面形式,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话语对社会过程的介入作用。互文性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彼拉多是基督教《新约》四福音书中下令杀死耶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彼拉多成了十恶不赦的魔鬼形象。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塑造过一个彼拉多,认为彼拉多是一个懦弱、忏悔的形象;之后艾特马托夫的《死刑台》再次塑造了一个惊奇、困惑的彼拉多形象,因此这个彼拉多是个充满了互文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暴风雨之夜》主要映射于经典《伊索寓言》中《吃饱了的狼与羊》。木村裕一运用互文性将文本与社会现实相融,进行新的构建,体现了互文性创作的语言形式外化、图式化的创新。运用互文性框架,解析《暴风雨之夜》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烂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人类社会情感问题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互文性”一直就是个聚讼纷纭的术语,理论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其进行了调整、修正和在阐释,但我们可以从原文作者、读者以及阐释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定的概念,并从这三个角度找到它与翻译的关联,这些关联体现在互文性与翻译本身、互文性与翻译过程、互文性与翻译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汉英翻译教学强调实践,轻视理论,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汉英翻译知识的接受者。互文性理论引入汉英翻译教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单纯的语言层次,运用互文理论知识,在目标语中找出相对应的英语译文,从而达到英语译文的等值并增强其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本文旨在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其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不仅分析互文性及其与文学翻译的联系,同时介绍文学作品中互文参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赋予了译者以读者、阐释者及作者的身份,在对原文的翻译、阐释及改写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受到原文作者、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广告语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进行实例分析,阐述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6~2010年《英语世界》中的新闻标题语的研究发现:结构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广泛存在于新闻标题翻译语中。在新闻标题翻译语中实现结构互文性,要充分考虑基因型模因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异型传递的方式,实现文化互文性,可采用直接套用型和同构异型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和方法为框架,对中美外交访问中的两国外交话语的互文性隐喻表达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可见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互文性隐喻在国际政治外交话语中的运用,易于激活听众的认知图式,便于建立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联系,让读者更清晰明白外交话语中所表现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无论是对文学,还是语篇结构的研究都具有启发作用,尤其是对语境动态特征的诠释,有了崭新的视角。文章从互文性界定,到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表现,说明互文性对语境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是存在于广告语篇中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在广告语篇中的混合与交融。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广告互文性的生成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成功的广告在选择过程中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是体裁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的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盖颖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126-129
关于《雷雨》的社会问题剧、伦理情爱悲剧、命运悲剧等等各种解释不一而足,但似乎都未触及悲剧的本质。品读、观赏这部剧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作者为我们抽丝剥茧,将秘密逐次揭开的过程。隐秘重负下的疯狂与毁灭或许成为《雷雨》悲剧的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研究在写作教学领域,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形成了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社会心理学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文章旨在探讨如何综合运用这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设计英文写作任务,创造良好的互文环境,提高学生的互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后结构主义对基于网络的超文本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起过不同凡响的作用。克里丝蒂娃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德里达论述了解构阅读的特点,巴特预言了理想化文本的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后来基本都由科技工作者通过电子超文本网络加以实现。后结构主义以“互文性”为核心的理论主张打破了关于原创性的神话、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去探索新的文本空间。“互文性”观念本身也为后人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