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目前,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2.
依据我国2009—2019年的财政、金融、对外开放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数据,通过PCA方法得到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建立DEA-Malmquist模型,计算一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最后运用TVP-VAR模型研究了经济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升级与TFP相互间的时变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制度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持续的正向冲击,短期最为强烈。(2)经济制度变迁对一二三产业的TFP均为负向冲击,尤其是对第二产业抑制最强。(3)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一产业TFP在短期内正向促进,在中长期内均有抑制作用;对第二产业TFP具有稳定的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TFP在短期内正向促进最大,在中长期有极小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在经济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升级等层面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一些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相关性都不明显,但产业结构升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应着力改善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兵团经济持续增长。依据国际标准,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度远高于自治区和全国,且其产业结构有序度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兵团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应是: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本质是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保证"城镇化人口"的充分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应与就业结构演变相协调。以石狮市为例,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对石狮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狮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第一、第二产业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吸纳潜力在逐步上升;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就业贡献率,但其就业吸纳水平呈下降趋势,将逐步低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落后其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行业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于迅速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延缓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和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山西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山西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过于微弱;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6.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0年西北地区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度,研究了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北地区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阶段波动性,TFP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西北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为正,但自200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上海FDI在上海产业和行业内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年至2006年间FD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结论是:FDI对三次产业是有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对三次产业的作用的大小是一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各产业的增加值提高0.290个百分点;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三大产业的确定效应系数分别为-1.41、0.64和0.76,即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又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矿业城市普遍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产业占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有经济占比重较高,私营经济占比重较小;刚性产业,弱性产业结构;因探明可采矿产资源逐渐减少,有的矿业城市(镇)已将枯竭,因此,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湖南产业结构调整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湖南第一产业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目前湖南产业结构存在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能力弱等问题.湖南应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法规,为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通过财政、税收优惠与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实施财政投资倾斜政策,促进湖南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85-2011年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和城镇劳动就业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探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山东省城镇劳动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与城镇劳动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内,第一产业对城镇劳动就业具有负向作用,第二产业对城镇劳动就业具有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对城镇劳动就业具有正向作用;第一、二产业对山东省城镇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对山东省城镇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率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南岸区三次产业结构形态步入工业化进程II期,相当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发展速度一般;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都有下降现象,社会面临较大就业压力;而且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三产业平均每单位产值的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冗员和隐性失业问题,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逐步走向均衡,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但就业吸纳空间逐步缩小。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悬殊,就业二元结构显著,刚性明显。就业弹性较高,通过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失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继续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灵活就业,大力促进创业,加快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力、产业升级转换的影响因素、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我国产业演进规律和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优先发展产业的次序、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时期河南省120多个产业部门分类按增加值比重排序的变化,可测算出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主要产业部门的结构变动.由此比较分析得出河南产业结构的特点: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城市化滞后,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劳动力结构严重背离;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数量增加较快,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供给侧从产业结构入手,对辽宁经济增速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其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化,第二产业贡献率较大;国民生产总值是第一、 二、 三产业的格兰杰原因,第一、 二、 三产业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是辽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现在辽宁经济增长下行不排除有需求侧的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只有从供给侧入手,进行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才能实现辽宁经济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