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济供养问题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核心内容,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依然以自养为主,其次才是子女供养,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和国家帮扶的比例只有11.5%。制度性支持对留守老人的保障程度较低,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面临众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供养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总体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从多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所谓的"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和留守儿童身上,忽视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进行阐释,分析保定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所面临的困境,并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衣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资本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四川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检验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两个理论。研究发现:"留守"这一状态对农村老人精神健康有不利影响;亲属和朋友社会资本对改善留守老人精神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比男性老人更差;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性别差异。并提出建议在农村社区倡导邻里互助,引入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进而促进留守老人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量青壮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或投资创业,出现了好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妇女、儿童一般都有进城工作、居住的愿望,而留守老人则故土情结非常浓厚,不愿离开农村这片自小生活、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居住,带来非常棘手的养老问题,子女接其进城,父母不愿;回农村老家伺候父母,城中工作又会丢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留守老人进行正确、充分的心理调剂,借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份978个农村留守老人有效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核心结论包括,第一,子女外出务工提高了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但留守老人的医疗、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存在严重问题;第二,随着子女务工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的扩大,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子女外出务工前后留守老人家务负担的变化大于农业劳动负担的变化;第三,多数留守老人支持子女外出务工,子女就地就近迁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以及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完善农村各类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因此,探讨子女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12年CFPS数据,分析了子女外出务工与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子女外出务工显著降低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多维贫困,且对男性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减缓作用明显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务工主要通过经济、生活和社会途径减缓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但同时加重了农村留守老人健康与精神贫困。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致使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出现。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现状出发,对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设性意见,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力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慰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五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现状,并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居住方式发生改变,减少了老人能够获得的照料资源,并导致原本由外出女性子女承担的照料老人责任向留守老人尤其是女性留守老人和其他未外出子女转移,加重了当前照料提供者的劳动负担。当前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存在很大风险,普遍缺少日常生活照料和扶助,疾病照料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同时安全上也存在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农村地区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对老人的健康影响并不是单向影响,而是双向选择。留守老人的健康受家庭养老方式的影响,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大城市务工,致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精神关怀及养老照顾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负增收、加强精神关怀及满足老年照顾服务需求3个方面入手,优化家庭养老对策,助力老人度过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笔者对中部地区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虽然青壮年农民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他们都能在安宁和谐  相似文献   

16.
子女在农村留守老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为探究子女支持和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南四省市1 037位农村留守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女回家频率、联系频率、代际关系自评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代际冲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子女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家庭层面,鼓励子女着重增加非物质性的代际支持活动,增加代际间沟通交流频率,减少代际冲突,鼓励外出子女常回家看看;政府层面,鼓励政策多为促进家庭功能实现提供支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社会层面,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弥补家庭支持缺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山西省X村35名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薄弱、意外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三个方面。小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在介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重视安全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对中部地区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虽然青壮年农民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他们都能在安宁和谐的环境下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社会各界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出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近年来,各地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地方政府一项棘手的工作。我认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之后,随着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人员。这些留守人员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这也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宿迁市农村土地流转大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以及对留守人员的概念界定,使大家对留守人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再深入分析土地流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妇女的再就业问题、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