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有个老员外,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很笨,老员外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在他们手中.于是,他决定请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来教三个儿子.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考试后我才能收下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  相似文献   

2.
情系牡丹卡     
有一首诗是赞美牡丹花的:“旷世奇葩花中王,天资国色傲群芳,争奇斗妍显峥嵘,满目繁华满院香。”这首诗使我想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牡丹卡,想到了蓬勃发展的牡丹卡事业,想到了为之默默奉献的牡丹卡人……  相似文献   

3.
弥勒大肚诗也禅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在没有纯粹宗教信仰的人的心目中,总把它当作是一首具有阴柔人生艺术的励志诗。其实,追根逐本,找寻作者,我们却发现,此诗原本是禅师作的一首悟道诗。  相似文献   

4.
唐诗解读     
刘逸生 《深交所》2007,(10):89-92
在唐代,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所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成为唐代流行久远的名曲。唐代诗人经常提到它。如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自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当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后代更把“阳关三迭”作为送别的代用词。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家》2007,(12):91-91
阮囊羞涩 《世说新语》记载,晋朝人阮孚曾持着一皂囊,行游于会稽。有人问他:“你囊中装的什么东西?”阮孚答道:“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阮囊羞涩”是反其意而用之,形容金银匮乏,袋里无钱。这一典故经常被人们引用,杜甫《空囊》诗中说:“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6.
《深交所》2007,(3):78-79
静坐窗台前,提笔想写一篇一年来的回顾.以寄亲友。报平安,正不知从何处落笔,偶抬头见一钩新月与繁星相伴。高挂天际,不觉百思交集,顺笔写来。记得孩提时.妈妈携着我的手,踱步于天井里。教念一首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我不过读初小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前两句都还理解得.至于“举首望明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净瓶甘露     
王以培 《金融博览》2013,(21):22-23
常年孤军奋战.像我这样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内向”了。说是内向.其实是向内.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已经有一条江,而今晨她是一根紫藤,有诗为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清代设有拔贡一科。一老秀才屡试不中,不觉已至暮年;但是他求功名心切,仍跃跃欲试。一年,老秀才又进考场,他怕主考官嫌自己两鬓斑白,难以选中,便忍痛把满腮胡子拔光。谁知考后他还是名落孙山,不禁潸然泪下,作《拔胡诗》一首:  相似文献   

9.
《金融写作杂谈>已经讲了“头、尾、新、奇”四字,现在再谈一个“活”字。“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朝朱熹的一首哲理诗。他用鲜明丰富的视觉形象,说明世间事物的生生不已和意趣无穷,来自源源不断的活力,劝导人们努力探索新事物,创造新生活。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百年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一生都离不开“诗”、“酒”二字。 早年,李白客居山东任城的时候,就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居住在徂徕山。他们醉了就睡,醒了又饮,诗酒章,乐极一时,号为“竹溪六逸”。正是因为李白,中国的酒风,才从大唐的天空,一直吹到1300年后的今天,醇而又香.传之久远。他饮着酒,吟着诗,苍天为纸,长剑为笔,恣意山水,成为诗坛古往今来潇洒第一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西渡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10-111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晚年写下的这行诗,经由海德格尔的阐释,如今已广为人知。在海德格尔看来,作为行动的“诗”,乃是人之栖居的基本能力,正是“诗意使居住成为居住”。在海德格尔的表述里,“诗”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人的存在要以“诗”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鱼玄机是我国唐朝时期女性诗苑中的杰出代表,自幼“喜书习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代表作《游崇真观题名处》一诗,文笔秀美,意蕴深刻,读来脍炙人口,是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且为百姓交口称赞的上乘之作:“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鱼玄机诗写得好,人也长得很美,可谓:秀外慧中,风姿卓越。  相似文献   

13.
作诗与查账     
作诗与查账,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宋代诗人陆游曾给其儿子传授写诗秘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其真实意图和深层含义是告诫儿子如果要作好诗,除了讲究诗的形式和技法外,还必须深入生活,到广阔的现实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在阅历上下工夫。大诗人道出了作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84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84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您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您是旗帜,指引着我们胜利的方向。这灯塔、这旗帜,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散意。数十年的悠悠岁月,旱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那一首神圣的长诗,党旗就是这长诗里的“诗眼”;八十载的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党旗就是这长卷中的“文魂”!  相似文献   

15.
旧日情怀     
唐小斌 《中国税务》2011,(10):60-60
前些日子到海边,记起林海英《城南旧事》中《我们看海去》这首诗,不由重新拣拾起这本书,细细翻阅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诗人邵燕祥,1983年3月曾作过一首题为《谜语》的诗歌,诗曰:有人有它,有人没有它;有它的人珍贵它爱护它,真正的人不能离开它;没有它的人说世上没有它,却在市场上零整出卖它;有人因为它而流离颠沛,但得到它的安慰;有人曾因没有它而飞黄腾达,但受到它的责骂;它会化为道义的鞭挞,它会化为历史的惩罚;它又具体,它又抽象,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邵燕祥的这首谜语诗的谜底不是别的,它就是人的:“良心”。诗人邵燕祥的谜语诗@杨柳青  相似文献   

17.
曾洁 《理财》2005,(11):51-51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与惟一的儿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您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儿子能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所打动了.  相似文献   

18.
李忠 《深交所》2010,(5):56-57
最早知道阿拉善是因为王维的一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被认为是自古以来大漠写生的绝唱,王国维也称其为“千古壮观”,而诗中描写的就是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没想到,我今天竟有幸一睹她的尊容。  相似文献   

19.
最早的文学作品中的算盘文化范例当属宋末元初作家刘因(1249—1293)在《静修先生文集》卷十一中的《算盘诗》,诗曰:“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是一首借题发挥以“算盘”为题用以抒发作者“知足不辱,反对好财盘算思想”情怀的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2013,(12):59-59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身后仅留下两首诗传世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竞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