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2.
孙红 《新财富》2007,(10):74-76
通过在两地资本市场、三家上市公司之间搭建的资本舞台,许荣茂将不同类别的地产项目在A股和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之间配置和转移:利用A股上市公司培育项目,再将优质项目转移到海外私人公司,集体打包海外上市;在海外上市公司成长乏力之际,又利用A股市场的高估值,将低回报率的商业资产剥离给A股上市公司,从而保持海外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和融资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许荣茂的私人公司完成了财富的最大化增值与套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李 《新财富》2006,(8):26-27,30
过去8个月,A股市场不断上涨,许多投资者将其归结为资金泛滥。信贷和M2增长始终居高不下,年均10%的GDP增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资金泛滥推动估值水平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A股市场的估值定位必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一点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而且在政府决定着手解决股权分置和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病之后已成为大势所趋。从过去几个月的A股市场行情来看,这种“接轨”是通过A股市场估值重心的大幅降低和股价普遍下滑来逐步实现的。虽然市场在政策面和投资者情绪的维护下时有反弹,但市场的整体颓势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5.
徐疆 《中国市场》2013,(35):46-50
2013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期在经济好转与银行股估值修复的背景下强势拉升,随后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与房地产调控因素而停止涨势,最终在天量社会融资的情况下再度拉升,最后热钱流出,银行间市场爆发流动性危机导致A股雪崩式下跌。认为美国退出QE,资金回流美国,黄金进入熊市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未来中国很可能面对一场热钱大撤离的挑战,2013年后半年流动性对A股的影响甚至要超过经济基本面对A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檀 《商界》2008,(5):100-100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A股投资者要避免当炮灰的唯一办法是盯住H股。A股投资者有可能在两个方面成为炮灰,一是A股的估值权力被美元投资者俘获,二是A股的市场化定价被市场扩张俘获。  相似文献   

7.
中国A股市场发展至今,在改善融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股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估值问题便是其一。股票估值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较为系统的对A股市场估值进行分析,将对提升A股市场估值,推动A股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陈李 《新财富》2007,(2):50-50
国际投资者在H股市场获利100%后,2007年纷纷把目光投向更有吸引力的亚太周边市场。而依然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未来还将受资金推动持续强势上升。流动性的差异,将导致未来3个月A、H股的价差逐渐拉大,两个市场的联动性会降低。[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何铭宇 《新财富》2006,(3):24-25
全流通为外资并购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环境。尤其是股改普遍采用送股的方式后,很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趋向分散,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极易引发控制权的争夺,同时,中国A股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低于净资产甚至重置价格的市场价格,都降低了并购成本。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期在经济好转与银行股估值修复的背景下强势拉升,随后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与房地产调控因素而停止涨势,最终在天量社会融资的情况下再度拉升,最后热钱流出,银行间市场爆发流动性危机导致A股雪崩式下跌。认为美国退出QE,资金回流美国,黄金进入熊市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未来中国很可能面对一场热钱大撤离的挑战,2013年后半年流动性对A股的影响甚至要超过经济基本面对A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袁宜 《新财富》2010,(11):31-31
申万试图自上而下地预测“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进而探寻中长期A股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预测的逻辑如下:先预测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再预测GDP增速,接着是全社会利润增速,然后是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最后是与该增速对应的合理估值。结果显示,A股市场未来5年的合理PE应在1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陈李 《新财富》2007,(6):38-39
可以初步判断,全部A股公司2007年净利润增长40%,2008年增长35%。由此计算,目前沪深300指数2007年的市盈率为32倍,2008年市盈率可降至24倍。企业盈利的强劲态势,能够在这两年支持较高的估值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李 《新财富》2007,(8):38-39
许多投资者将市场之前的剧烈调整归因于“流动性枯竭”,认为A股市场的资金将越来越紧张。但我们认为,资金持续流人股市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市场震荡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企业业绩变动趋势存在一定疑惑。预计下半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会下滑,但全年仍可保持45%的增速;决策层很可能不会出重手压低投资增速,这将有利于投资品和周期类行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A股市场经过将近5年的调整,股权分置改革逐步解决了制度性、基础性问题,估值与国际水平逐渐接轨。2006年是股市告别传统旧制度,迎来新制度历史性转折年。当然,要想在股市中盈利.除了正确把握住股市运行节奏,选择明智的投资策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挖掘出未来股市行情“领头羊”。  相似文献   

16.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12):103-103
美联储8月中旬降息.刺激全球股市从次级债危机中反弹.但10月中旬以后.一方面出现获利回吐,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次级债损失的爆发,再加上油价创历史新高等因素.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又有所增加.导致全球股市再度大幅回落;香港H股市场出现接近30%的下跌;A股市场本来估值已高.涨幅较大,再受到国内管理层防范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17.
刘旸 《新财富》2007,(6):54-58
全流通的市场格局完全改变了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将“估值看净资产、考核看净资产、融资贷款还看净资产”的畸形估值系统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市值交易、市值考核、市值增发”。国资委在研究将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从净资产改为市值,证监会在为以市价作为增发基础价格的融资办法进行探讨,上市公司的并购操作开始更多地提及“市值”以取代净资产溢价的定价方式,市值重要性的提升直接导致了对市值管理关注度的提升。然而从目前A股市场的市值管理实践看,绝大多数停留在提升股价与完成管理层激励的短期目标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陶冬 《新财富》2014,(1):34-35
A股个股在2013年表现差异极大,这是市场在告诉我们:中国经济转型中,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模式开始露头;持续十年的货币扩张周期已经结束,银根紧缩已经开始,未来几年,守住风险门户可能比赚钱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李 《新财富》2009,(5):36-36
2009年以来,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一方面,A股似乎独树一帜,在国内强劲流动性推动下,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A股好像又在引导全球市场。在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同时,欧美经济也在加速见底,最近1个月全球股票市场也逐渐出现企稳迹象。就在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做出经济即将复苏判断的时候,投资者却犹豫起来。因为影响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已经发生变化,从流动性转向了基本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受制于A股审批压力,一大批优质的独角兽企业赴海外上市融资。随着证监会出台《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独角兽回归A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监管部门也积极促进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本文从独角兽企业的概念出发,结合富士康登录A股的市场表现,分析独角兽企业回归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认为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利大于弊。最后,就如何促进独角兽企业安全有效的回归A股市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