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许经勇 《江苏经济》2002,(10):10-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支持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已基本消除,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因素尚在形成之中,因而导致经济自发增长的能力减弱,内在收缩力度加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在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预期。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养老制度的改革陆续提上议事日程,并且都直接关系到民众个人的生存性收入与支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手头持有一定数量资金的货币必然上升,节制甚至推迟近期消费以防不测的偏好必然强化。于是,本来就表现为供给大于需求的货币,现在变得更加供大于求;本来已经收缩的投资与消费,现在变得更加收缩。零售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呈回落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中央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郭长林 《世界经济》2016,(10):28-52
本文基于中国1998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的宏观季度数据考察居民消费对政府投资冲击的动态响应,研究发现,政府投资扩张不仅会抑制居民消费,而且能产生明显的不对称影响。为理解这一特征事实,本文将金融摩擦嵌入一个多部门DSGE框架,识别金融市场扭曲这一传导机制的显著程度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特征事实,具备使财政政策产生不对称影响的能力;(2)金融市场扭曲是积极财政政策导致居民消费下降的重要原因;(3)定向式信贷政策可以有效地矫正金融市场扭曲,缓解这一因素对居民消费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导向下,各地区都紧密围绕着产业升级这一战略,来不断推进自身的去除过剩产能和优化产能结构的各项工作。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可从:价值导向、市场干预、制度优势等三个方面来认识。在此基础上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路径,则可以围绕着:制订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标准、财政监管下开展在职员工培训、突出财政政策的市场干预职能、政企校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际经验寻求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长参考》2000,(5):40-43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风向,福建省应抓住机遇,切实加强重点建设,落实各项消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2001年11月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未来一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此前相比,新一年财政政策的根本特点何在?在于财政政策正被赋予更多的战略性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短期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向中长期的战略性财政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朱艳艳 《北方经济》2009,(18):44-45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鹏飞 《中国经贸》2013,(18):130-131
我国从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以后的各年度中,我国政府大部分时期都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的财政预算都有较大数额的赤字,在拉动了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多的问题。本文从调整实施重点、大力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政府效率等方面,对合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自己的技法,期望我国最终能够形成一种合理的机制,促使消费和投资的自主扩张。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紧缩的恶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3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终于在2000年上半年出现了重大转机,当年 GDP 实现了8%的增长率,于是,呼吁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声音日渐增多。对于这一问题究竟该如何认识呢?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需要与可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很明显,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这种积极财政政策具有突出的反周期性。从实践上看,据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7.
方雯  崔蕊  胡芳 《特区经济》2010,(3):68-69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出现下滑的态势下,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基本走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政策回顾及效应评析,充分肯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运用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当时机,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相似文献   

19.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开幕式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之前,羊年伊始,中央政府便再次派送减税降费“大礼包”,其中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率,以及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等等。这些举措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切中当  相似文献   

20.
寻求积极财政政策难以淡出的体制性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财政政策的难以淡出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隐忧 ,因为这项政策由短期应对而转为中长期取向的固化趋势 ,所反映的实质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难以恢复、财政体制承载能力日益下降两大潜在风险。本文旨在从体制层面探讨积极财政政策难以淡出的原因 ,得出的基本看法是 :正是由于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制约了市场机制自运行能力的重新启动 ,从而使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只能局限于治标 ,达不到治本的目的 ,财政逐渐演化为目前这种经济运行特征的一个内生因素 ,无法顺利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