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琼莹 《会计师》2010,(9):20-21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的就业率,因此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进步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入产出的特殊性等原因导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水平是决定科技水平的首要尺码,但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科技转换率)也是影响一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日本为例,由于战后日本充分吸收和发展了引进的先进技术,其相应技术的生产转化率高达90%以上,而同时期日本的科技研发只处于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因此研发水平与科技转化率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决定一国的科技总水平。在研究各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高科技产业化关键是建立一套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融资制度。  相似文献   

3.
《深交所》2006,(3)
纵观全球经济,高科技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尤为引人注目。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高科技术都是从美国兴起并迅速扩散到全球。虽然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力推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但大都是依靠模仿才勉强跟上美国的步伐,其前瞻性与影响力始终无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比较了二战以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了美国资本市场在促进美国产业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提出金融体系效率的差别是形成各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主要因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阐述了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对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祁斌 《深交所》2006,(2):30-34
纵观全球经济,高科技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尤为引人注目。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高科技术都是从美国兴起并迅速扩散到全球。虽然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力推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但大都是依靠模仿才勉强跟上美国的步伐,其前瞻性与影响力始终无法望美国之项背。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贸易壁垒成为维护本国或地区利益的主要非关税保护手段,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最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屡屡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以限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面对技术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对策,尤其是企业方面,要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出发,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晓平  李殿阳 《新金融》2007,(10):56-58
高科技企业在社会经济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吸收就业、增加产值和税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本文试从分析造成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因素出发,探讨解决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到1992年底,我国国家和地方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已经突破120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是需要我们研究一下设立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金融性公司的时候了。本文试图就此做一些探讨和评估,抛砖引玉。一、我国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客观必要性与可能性(一) 国外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产婆”。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高新技术的竞争。许多国家高度重视高科技的研究开发,竞相发展高科技产业。例如美国,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占整个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概述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兴起,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高新科技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最持久的直接推动力,它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也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却很低,未能全面有效的产业化,高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两万项科技成果,而其转化率却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祁斌 《中国金融》2006,(5):45-46
纵观全球经济,高科技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而芰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尤为引人沣目。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从美同必起并迅速扩散到全球。虽然欧洲、日_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力推本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但大都是依靠模仿才勉强跟上美国的步伐,其前瞻性与影响力始终无法望美国之项背。显然,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推动机制,研究和发现这个机制,对干正在崛起和追赶世界强国的中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义 《新金融》2004,(8):30-32
汽车金融产业在我国应该还算是比较幼小的产业,一是因为开展汽车金融的业务时间不长,在90年代后半期才出现了汽车消费贷款;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金融在驱动汽车消费方面所占比例太低。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销售中,70%是通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型模式是创新的、开放的、积极的的融资模式,促进了该国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期,美国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是制约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投入资金不足又是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受投资失败率高、投资期限长、投资回报率低、中介服务发展滞后等原因的影响,投资者投资我国高科技风险产业的动力不足.应通过投资主体改革、建立有效的多元化风险资本退出机制、采取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规范中介服务等措施来规范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于洪 《新金融》2000,(6):7-9
加入WTO,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总是一大威胁。因为,当今发达国家经济的发达,首先就体现在服务产业的发达上,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约占70%,我国还不到35%,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平均水平。这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对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手段、客户争夺、人才流失等方面会有不小的冲击,并使监管的难度加大。面临WTO和外资银行业的竞争压力,退缩是没有出路的。不应把开放服务业仅仅看作是冲击和挑战,而应当看作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本身的需要和机遇。因此,只有抓紧时间,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世界上成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都无一例外地依靠风险资本投资发动机的推动.我国也应以风险资本投资作为驱动器,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洋 《国际融资》2007,85(11):23-24
有人说高科技产业和创业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创业投资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一国或一个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发达程度.然而,由于我国创业资本市场存在着制度缺陷,创业投资机构的发展很不充分,同时,大量的创业投资机构倾向于投资成熟期企业,不愿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这极大地限制了创业投资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科技产业聚集地,科技园对郊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众多的科技园中,地处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一个非常符合郊区环境特色的潜力巨大的园区。近日,借这里举办别具特色的招商会(俗称"三三会")之机,记者采访了园区管理者和部分企业。搭建在城乡交界处的大舞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生物医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由于这一产业的特殊  相似文献   

19.
冯敏  方道军 《会计师》2011,(7):9-11
<正>高科技中小企业是作为"高科技"和"中小企业"的联盟而存在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和高成长性的特征。高风险和高投入决定了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重大瓶颈问题之一;高收益和高成长性又决定了高科技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最活跃的企业群体,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是我国政府应该重点培养和扶持的企业之一。本文从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20.
刘慧贞 《会计师》2009,(2):20-21
<正>一、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我国,作为"第四产业"高科技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科技产业的类型、规模和效益都有很大提高。截至2008年末,我国上市公司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