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融霸权是指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经济(尤其是金融)、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通过金融市场上动作而轻易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针对以日、美为代表的国际利益集团对中国施加压力,欲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现状,作者广证博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五国汇率总体呈升值趋势,相关度较高,初步具备联动特征。本文从汇率决定理论入手,分析五国汇率的影响因素,并论证五国汇率决定过程中的异同点。我们发现,上述五国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尽相同,但对每一个国家,其货币供应量、GDP、利率、汇率、贸易顺差与美国对应指标的差额,能够形成协整关系,并且除日本外其他四国的短期均衡能够逐步向这种长期均衡自动收敛。据此,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模拟出2011年至2018年各国的汇率走势,分析了五国汇率的波动情况,发现五国汇率的中心正从新加坡逐渐转向中国。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未来各国汇率实施联动的可行性,并得出初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民币汇率,当前的“名义”问题是:外汇市场的货币供求似乎持续体现为本币需求旺盛和外币供给过剩,则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由“市场”决定的基本后果。然而,被忽视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真实含义。在一个资本项目并非完全可兑换的半开放经济体中,升值是一种不完 相似文献
6.
今年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同时考虑宏观调控的要求,利率也进入上升周期。为了探寻利率如何影响汇率,本阶段利率政策如何取向,笔者对比人民币升值的两个阶段,利用利率与汇率的相关理论,分析利率对汇率的传导过程,提出今后利率政策调控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2、2013两年GDP增速低于8%之后,2014年的增速也只有7.5%左右,连续三年低于8%的增速,在新中国历史上以前只有三次,但这次是在没有重大外部冲击的前提下的自主降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态"。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研究把握这些变化并提供政策建议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汇率是商品国际贸易的产物,是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现其价值与货币的国别差异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所以汇率决定基础必须从支配国际贸易的规律中去寻找。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自然条件等差异,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导致商品的国别价值的差异。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后,有差异的国别价值转化为统一的国际价值,商品的交换以各自所具有的国际价值量的大小为基础。作为货币兑换比例的汇率是以两种货币的共同质为前提的。货币的实质是价值表现物,所以两种货币的共同质必然是同一的国际价值,因而决定汇率的基础是货币单位代表的国际价值量。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家内部某些利益集团指责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美国国内.有一些组织和人士提出要采用301条款制裁中国.建议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日本则在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然而近日我们看到布什政府反对向世界贸易组织就人民币问题起诉中国.反对向中国施压.而且说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那么面对布什政府的决定.中国政府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测算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进行GDP国际比较。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79: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22%,与世界许多发展中(或转型)国家一样,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具体数据见表一)。因此,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独由央行进行的汇率调整不仅会引起巨大的调节成本,而且会引起对汇率的投机预期,难以达到可接受的稳定均衡,因而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建立多元持汇主体、改变央行对汇率的独家垄断性定价机制,深刻地变革目前的“结售汇”制度,才能平稳地完成从目前僵化的汇率机制向真正主要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连续升值,尤其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这个问题也为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所关注。因此,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涨势。鉴于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中央银行最近一段时间对人民币连 相似文献
16.
17.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转嫁矛盾和危机,纷纷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并不断炒作,2011年更是愈演愈烈。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2011年11月12日在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再度指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同期,WTO表示将讨论惩罚"操纵汇率"行为,矛头直指中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转嫁矛盾和危机,纷纷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并不断炒作,2011年更是愈演愈烈。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2011年11月12日在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再度指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同期,WTO表示将讨论惩罚"操纵汇率"行为,矛头直指中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