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杨祝婕 《会计师》2014,(6):33-34
分析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年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1.上市当年的违规上市;2.债券信息披露缺陷;3.债券发行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分析。“11超日债”在债券违约或濒临违约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程度,并总结该违约案例的发生对目前中国债券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4,(11)
分析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年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1.上市当年的违规上市;2.债券信息披露缺陷;3.债券发行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分析。"11超日债"在债券违约或濒临违约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程度,并总结该违约案例的发生对目前中国债券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乔嘉 《理财》2013,(11):81-81
债券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散风险。分散风险对于债券投资者资产安全度的提升非常有效,一个很简单的数学计算:当投资者购买一只债券时,如果债券违约,那么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是100%的损失。但如果同样的投资者购买100只债券,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4.
5月汇丰银行与渣打银行在新加坡发行了两批共计15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认购倍率超3倍,显示海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债券的浓厚兴趣,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增加与人民币债券的旺销,说明中国企业利用人民币海外融资的时机已经成熟。近期发改委提出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显示了中央金融改革的坚定决心,目前,与中国签订人民币直接兑换的国家越来越多,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人民币国际需求旺盛,但受制于资本管制,国际市场中的离岸人民币供应虽有显著提高,但依旧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5.
强化投资者保护是新《证券法》的立法核心。本文基于新《证券法》审议通过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法治建设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审议通过显著降低了公司债信用利差。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升债券流动性与降低债务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债券特征看,当债券融资依赖度高、债券契约条款少、承销商声誉差时,法治建设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强;从公司层面看,这一影响在投资者交易意愿低、投资者保护力度弱、信息披露质量差以及违法违规风险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债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中国发展债券保险的一般条件、可选模式,在简要介绍债券保险的定义、构成要素、特征及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债券保险与担保、债券保险与信用违约互换的中外保险工具对比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发行人投保模式和投资者投保模式的可行性和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发展发行人投保和投资者投保两种模式下的债券保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超 《金融博览》2012,(16):80-81
由于没有完全阳光化的渠道,国内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时,通常只关注国内债券市场上的品种。而且,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寻找渠道购买海外债券,似乎也没有太大必要。这导致长期以来,海外债券成为众多投资者忽视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债券市场上频发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已经成为监管者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对企业资产质量影响的视角,以2014—2020年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资产质量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资产质量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提高资产质量是降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14,(8):12-12
近来,在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违约事件,且违约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如上海超日太阳能公司的债券利息、违约,以及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的银行贷款逾期等。  相似文献   

10.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7,441(3):130-144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近期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债券型基金既能回避股市的大部分风险,又能在债券收益的基础上,通过新股和可转债分享一些股票投资的收益。在3月份股市大幅下跌中,债券型基金以其较强的抗跌性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债券基金也由此成为投资者锁定利润、降低风险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债券违约风险(default risk)又称兑付风险,通常是指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没有能力或不愿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分析是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关键,因此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有效管理是债券成功发行和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12,(1):71-71
最新一期《亚洲债券监测》称,本国和海外投资者对新兴东亚本地货币债券的需求保持旺盛,但是该区域市场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国投资者海外买房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在加拿大温哥华、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新加坡、美国旧金山等地,随处可见中国买房客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海外房地产项目瞄准了购买力强大的中国买家,马不停蹄亮相中国内地的各大房展会现场。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出现了多起债券违约的案例,债券的信用风险被逐步放大,债券市场的“新常态”显现,这对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和整个债券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例,回顾其债券连环违约的过程,分析其出现违约情况的原因,并对如何应对债券违约,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永森 《中国金融》2012,(18):49-50
中小企业私募债能否成功运行并稳定发展的关键,就是能否总结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展以及海外债券市场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作为债券市场的创新品种,中小企业私募债与公开发行的债券相比,风险更高,包括企业成长不确定带来的被动违约及运作不规范带来的信用(违约)风险,信息透明度较低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制度建设和监管逐步完善过程中带来的制度缺陷和监管风险。中小企业私募债能否成功运行并稳定发展的关键,就是能否总结我国公募债券  相似文献   

19.
魏星 《金融博览》2013,(6):42-43
受到低利率环境及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带动,一些投资级以下的企业为改善资本结构纷纷发债融资,在全球掀起了高息债券发行热潮。由于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较好以及债券违约率处于低位,其高息债券市场近期的交易活动热度升温。亚洲高息债券的特点亚洲高息债券发行规模创历史纪录。高息债券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发行者都以欧美市场为主导,亚洲(除日本)的高息债券市场规模仍较小,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