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桓 《证券导刊》2011,(9):15-15
从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的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美国的经济复苏稳健。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则仍然维持基准利率1%不变.尽管欧洲通胀压力上行。但是,随着未来复苏的深入,欧元区对加息也会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
陈瑞明 《证券导刊》2011,(30):19-20
影响A股走势的两大核心因素——政策和经济在今年下半年缺乏拐点预期。从最近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欧债、美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压制市场向上的力量.但欧盟大部分国家仍然在经济复苏过程之中,且国内通胀压力正在减弱,A股市场目前点位具备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4.
鲍庆 《证券导刊》2012,(1):21-21
虽然2012年仍有很多不确定风险,但是我们认为当前已经处于底部区域,2012年年初随着流动性的改善和通胀回落带来政策放松预期,2012年市场很有可能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迎来反弹。但是受制于长期经济与政策的权衡,反弹难有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普遍加大,资本市场动荡,金价暴涨,新任IMF总裁拉加德表示世界经济已进入“新危险期”。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企业经营现金流紧张.民众通胀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不足,股市低位震荡.经济工作面临诸多难题。面对国内外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如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14,(4):80-80
耶伦:美国经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非常规支持 美联储耶伦在3月31日表示,缩减债券购买并非立场退缩,但的确体现出就业市场取得一定进展。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复苏仍然感觉到像衰退,在衡量就业市场条件上,兼职就业人数所给出的信息比失业率更糟,从某些方面说,就业市场比任何衰退期更严峻。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环境比就业率数据所展示的情况更差,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相当疲软”,美国经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非常规支持。美联储通胀和就业的双重使命离目标都相差很远,削减QE并不意味着降低刺激承诺,此外美联储会非常严肃的对待2%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伟 《证券导刊》2011,(30):18-18
7月CPI同比上涨6.5%,PPI上涨7.5%.都创出本轮通胀周期以来新高,这也让不少市场人士担心央行将很快加息。但我们认为.鉴于引领CPI上涨的猪肉价格已有回落迹象,本轮通胀已见顶.未来回落趋势将显现.以及当前经济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央行短期加息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8.
伯南克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做辩护,他表示,美联储不应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问题承担责任去年年底以来,美国多个经济领域持续显示出复苏势头增强迹象。而随着去年第四季度GDP数据的披露,美国经济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复苏加速局面最终得到确认,但是,通胀压力较低,劳动力市场仍旧疲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基本特征,被誉为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宏观环境往往是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摇篮。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人口结构导致储蓄率过高,其结果是投资增速快,而偏低的消费率使物价变化较为温和。但是包括外贸顺差在内的大量外汇流入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推高资产价格,而中国人口结构将在5~10年后发生逆转,资产价格届时将面临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2,(4):83-83
金中夏:世界经济有稳定和复苏迹象但风险犹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撰文指出.目前.世界经济有稳定和复苏迹象,国际金融市场振荡和风险厌恶情绪有所缓解。这些现象背后,以广义货币和信贷为代表的全球流动性扩张发挥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但同时.世界经济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欧洲地区。中期内,发达国家以抑制通胀为目的而提高利率或国际金融市场冲击导致市场融资利率上升.都可能再次引发新兴市场资本流八的逆转。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自2007年3月发展至今,仍然没有落幕的迹象,在全球通胀水平攀升、经济放缓之际,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张忆东 《证券导刊》2011,(29):19-20
忍”在等待通胀回落中“磨、8月份,经济数据难有惊喜,政策难松政策难松,符合我们的判断。7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使得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从过度乐观转向理性,即通胀明显回落之前,政策偏紧的大基调难改变。去年底以来,我们反复强调,  相似文献   

13.
李衡 《证券导刊》2011,(21):13-13
短期来看,通胀问题仍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取向的主要因素。如果5月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5%的水平,那么加息窗口很可能提前至6月14日经济数据公布前。  相似文献   

14.
通胀预期,是指认识到流动性大大超过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对未来通胀的恶化不可避免而产生的担心。显然.通胀预期不是通胀。不过,通胀预期的形成是否会推动通胀恶化是一个“进行时”状态。通胀预期一般是经济有效需求被激活的过程中,特别是为拯救经济发行的货币随经济活动开始较快循环.产生数倍的乘数效应和创造货币能力.推动经济较快地增长,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时候,逐渐产生和形成。如果没有合适的提前量管理.通胀预期会不断被强化,推动通胀恶化。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1,(12):52-53
在低估值以及年报季报的业绩利好刺激下,银行板块年内至6月3日上涨3.28%,走势明显优干沪深300同期5.5%的跌幅。不过,出于市场对通胀压力高企、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的担忧,该板块五月跟随大盘下跌2.4%。六月第一周更在平台贷清理的疑虑下跌3.2%.  相似文献   

16.
黄小鹏 《金融博览》2011,(21):39-39
9月.财经评论员黄小鹏指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要么受通货膨胀的困扰,要么受企业盈利增速下降所苦。股市的糟糕反映了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组合时代已远去。  相似文献   

17.
汤云飞 《证券导刊》2012,(38):18-20
去年年底,市场一致认为今年三季度是通胀底,现在看来基本得到证实;根据经济底早于通胀底,市场又认为经济底出现在上半年,现在看来基本得到证伪。为什么二季度没能成为经济底?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和外需下滑超出预期,主要风险和下行力量未能得到有效对冲。  相似文献   

18.
报摘     
《中国外汇管理》2011,(3):11-11
新兴市场投资者紧盯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1月11日 新兴市场当前既要应对通胀,又要努力阻止来自发达国家的巨额热钱流入。这使政治家和央行官员面临左右为难的选择。要么维持低利率,以保持汇率稳定、遏制热钱,要么通过加息压制通胀,但会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为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1,(39):21-21
乍暖还寒 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和通胀的回落增加了政策面回暖的可能性,但是当前出台的政策暖风更大程度上是提振信心,而不是基于通胀明显回落之后的货币政策转向,前者带来的仅仅是反弹,而后者才能带来反转。行业方面,政策回暖迹象促使周期股率先反弹,但从中期看,中国经济未来一两年波动性将明显降低,周期股的中期配置意义降低,在消费品估值具有吸引力之后买入并持有仍是中期内比较轻松获取超额收益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改革预期、经济复苏和估值优势三大逻辑讲,A股市场始于去年底的反弹行情基本宣告结束了,接下来A股很可能会游走于经济复苏和通胀反复之间。按照各种“复苏+通胀”的组合来看,最坏的结果当然是滞胀,最好的结果是稳步复苏和温和通胀,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恰恰处于二者之间。而且,复苏的数据和通胀的数据在特定时间段还会出现一些错配,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这样的宏观背景给未来一段时间的A股市场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A股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最难投资的阶段。如何从这样复杂的背景和不确定中厘清投资思路,的确需要仔细思考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