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央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注愈加强烈。数据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且收入渠道较为集中,城乡二元特征显著,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要努力扩大居民财产规模,又要优化投资理财环境,还要提升居民理财水平,同时努力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问题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收入分配与财产分布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会影响人们的财产分布,本文在分别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进而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再分析——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视角,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再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序排序为: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中资本流动性、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物质存量水平、财政支出力度。这些因素可解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93.1%。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核心影响因素筛选模型,筛选出1991—2009年和1991—2013年两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对比,挖掘了不同时段核心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GDP比例始终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新增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显著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控制了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应该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为分析对象,运用1997—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相异,其形成原因有自然属性、政策偏向和制度等。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改变政府财政职能、构建城乡居民公平的发展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着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0—2010年的十多年间,城乡居民消费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现代生活消费比重逐年上升。为此,提升江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应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多样性;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消费新领域;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以历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观察财政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了两者关系的基本假设。然后用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支出对是否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明确,文教科卫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行政管理支出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另外,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Using two large samples for 1988 and 1995 we decompos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household income according to type of income with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reasons for the rapid increase of ine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in relative size of money income and its changed profile are found to be the major processes behi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Changes in housing allocation and an increased number of retirees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er benefits have made inequality increase in urban China and in China as a whole. JEL classification: D31, P27.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发生改变。为研究这些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采用重庆市1995—2011年重庆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Bo Wang Yafei Niu Lei Zhang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5,4(3):22-25
Tourism has been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townsmen's travel expenditure has been a bit more than countrymen'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in the tourism research literature. So based on the data of past year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s of domestic tourism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The procurement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vi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is rising globally. PPPs are, however, often characterized by lengthy tendering period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act notice and financial close. Tendering period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overall project delivery time. Slow tendering deters bidders and thus reduces competition for contracts. We source data on 670 PPP projec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se a duration analysis model to empirically examine factors that impact tendering period duration. Our results reveal significant sectoral variation with projects in the health and housing sectors taking significantly longer to reach financial close. We also show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projects with higher capital values and projects that overlap with the timing of general ele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onger tendering periods. We further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competitive dialogue procurement method and find evidence that tendering periods have increased since 2006; the year competitive dialogue was introduced. We do, however, observ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time between appointment of preferred bidder and financial close post-2006. This suggests that competitive dialogue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cope for negotiations by preferred bidders holding quasi-monopoly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4.
焦晓云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75-78
文章基于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形势,对建国后毛泽东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一体的必然性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思想,探索出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城市领导农村,实现城乡一体互动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模式,中国将会打破城乡分离与异化发展,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等,最终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理想社会状态。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顾修林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1)
法国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比较平缓;中国的城镇化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法国城市化自1830年起,从10%提升到50%,用了101年;中国城镇化自1949年开始,从11%提升到50%,只用了60年.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的“大突破”时期.法国一直是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辅助型城市化;而中国城镇化在1979年之前是行政主导型,1979年之后,行政和市场两方面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市场成为主力.中国应放开中小城市户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农民由农村向城市集中,推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国内旅游的二元结构,城市居民收入高、国内出游率高、人均旅游花费高,是国内旅游发展一个结构性驱动力.以1994-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30个省区截面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2011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呈现阶段性增长,以1992年和2004年为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化率与国内出游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呈线性关系.依据回归方程预测,2020年城市化率60%时,国内出游率将达到298%,居民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957元;依据2006-2007年全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各省区城市化率与国内出游率呈直线关系,据此将我国30个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高城市化—高出游率,高城市化—低出游率,低城市化-高出游率,低城市化—低出游率.研究可为分析各地区城市化与国内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由于制度的历史性问题,该保障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具体说,就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群的区分是以是否就业、不同行政区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为参照的,其能获得的保险待遇、基金管理都存在巨大差异,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障之间的不公平现象,缺乏可持续性。为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二元”性,我国应当尽快推进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将主要探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状,以及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整合框架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78—2011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其信息消费的增长,同时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地区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扩大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这对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测度。并提出了提高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