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节能内在机制的新变化,以及经济发展速度远超过节能目标设定的前提是造成当前节能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新情况必须采取综合性对策,着眼于建立长效的节能新机制,在能源价格、财税政策及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苏州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节约型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技术、设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全面展开建筑节能工作:增强节能意识,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引入节能新机制,鼓励节能领域的创新;加大节能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节能管理体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当前,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同时,节能减排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国务院日前下发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包括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不仅要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也要加快建立节能服务体系。 要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除了政府加大投入、采取鼓励节能等措施外,应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节能降耗。在节能新技术开发方面,值得注意的是LED技术已经实际应用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并将展现更光明的节能前景。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来开展节能工作,是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银行在逐渐开展能效贷款项目,为节能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之,我们要加大科技投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但是在理论上还缺乏对节能活动微观经济机理的系统分析,使得节能政策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定义了节能的概念,利用一个基本模型描述了节能决策过程,指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与基本模型不符的节能缺口现象,并解释了其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节能政策体系以缩小节能缺口,推动节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比较和简易工程方法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并结合济钢、莱钢参与节能自愿协议的成功案例分析了节能自愿协议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指出节能自愿协议不仅实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还增强了企业从管理上入手进行节能减排的意识,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更深远的影响。最后提出利用节能自愿协议推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应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要求企业责任理念的更新:即要把企业发展消耗的能源看作企业的"原债,"无论企业对社会贡献多大都无法弥补"原债";节能减排单靠政府的推动还不够,企业应具有主动性理念;企业的"节能减排"需要"思维替位"。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企业不能把"节能减排"任务仅仅看作是国际压力,更要把它视为自己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有巨大的节能市场.而且也不乏节能服务的技术和装备能力.然而.中国节能领域存在巨大的障碍。节能融资问题.是节能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阻力。这种节能项目是由节能服务企业完成的。本文主要涉及的是采取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实施的节能项目  相似文献   

8.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企业要素升级、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能否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而且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在外部环境上,无论是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还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均会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内部环境上,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也能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其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对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协同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2012年6月公布了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该产业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增加值占GDP2%左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无疑节能产业将会在未来几年有一个本质的飞跃. 节能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该产业的内涵界定尚不明确;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还十分落后,如万元GDP能耗水平分别超过美、日等国的一倍以上;三是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缺乏.与钢铁、家电、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市场占有率高度集中相比,节能环保产业前10名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不足20%;四是政策环境和市场服务体系均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探索我国社会节能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社会节能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与政策的支持,这不仅因为现行的财经制度和政策及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经济的产物,对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节能过程的财经及其政策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还在于现行财经政策对推进我国社会节能的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因此,运用价格机制与财理政策对社会节能过程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2006,(9):14-17
节能环保技术 山东大学节能技术研究获“973计划”立项;中国科学家突破秸秆炼油技术;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树立节能建筑典范;我国将推行节能环保汽车认证制度;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在上海研制成功;新型燃气“绿火神”受青睐;信息技术 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6项移动通信应用技术;磁力吸入式电脑光驱研制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983年由国家能源委员会授名成立“双北地区节能监测中心”(东北、华北).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汽车总公司节能监测中心”.1994年更名为“机械工业部中国汽车工业节能监测中心”.机械工业部撤消部.后改为“中国汽车工业节能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十二五”工业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工业能耗占全省总能耗的70%以上,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行业,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行业。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个方面,对河北省工业节能潜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确定河北省"十二五"工业节能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亮点,同时也引发了能源供应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节能增效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盈利性节能服务的企业实体,也是联结节能装备(产品)制造企业与用能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施耐德是世界知名的节能服务公司,解剖施耐德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对促进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宏 《现代经济》2007,(11S):6-12
中国的供热采暖矛盾、物业管理矛盾和房地产纠纷一样,十分新生也十分突出,它们常常捆在一起,难舍难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在中国已经形成继房改以来的第二次改革浪潮。采暖量化收费既是推动现有节能建筑真正产生节能效果的动力,也是拉动未来节能建筑广泛普及和持续发展的引力,更是整个热改的核心问题。2000年以来建设部等发出一系列热改文件,但是中国城镇的热改仍然年年被炒热、轮轮冷处理,五十年陈旧的供热体制依旧宛如坚冰顽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直接加热和智能控制电路达到节能防污染的饮水机的原理、设计与制作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节能效果,并把直热式节能饮水机同传统饮水机做了耗电量的对比计算。该饮水机不仅可大大减少了饮水机的耗电量,节能85%以上。还能避免反复加热和金属内胆形成的污染,具有耗能少,使用简单,生产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物管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模式,认为物管企业内部常用的节能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层面的降耗和技术层面的节能两方面工作.本文还提出了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节能建筑不仅节约能源,而且还能提高居住舒适度,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实施建筑节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当前大部分建筑物的各部位均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对既有建筑物实行全面改造.既有建筑物的数量十分巨大,能否实现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决定着能否最终实现建筑节能、最终节约多少能源,从而实现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科技部举办的中国星火计划20周年成果展览会传来喜讯:湖南永州市雅大公司酿酒设备厂、酒厂生产的“高效节能酿酒设备、高产酒曲、异蛇豪酒”荣获优秀奖。在此之前,高效节能酿酒设备还曾获得中华爱迪生发明博览会金奖、湖南省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金奖、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20.
相比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概念,低碳经济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节能产业,却因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而备受冷落。事实上,新能源短期内还不可能改变中国能源格局,但节能产业的空间却无处不在,以建筑节能为代表很多已经走到了操作阶段,要想实现到2020年二氧化碳40%~45%的减排目标.必须重视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