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收能力”的概念首先由Cohen和Levinthal在分析企业研发作用时提出的。在Cohen和Levinthal后,经济学家从企业吸收能力角度研究FDI先进技术向当地企业的溢出效应,他们认为当地企业的学习能力或者知识吸收能力是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外的技术引进、FDI等方式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即引进、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基础观,本文对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主要变量、基本路径,进而构建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过程模型,这为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扩大,文章基于逆向技术溢出传导机制和相关理论,以"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但是存在国别差异,对发达国家OFDI能够显著改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欠发达国家O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再通过对国内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可得国内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对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吸收作用,且人力资本比研发资本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更胜一筹。因此,有必要继续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并着力改善国内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以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风险投资网络能力、创业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的理论框架,从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风险投资网络能力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创业企业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通过清科旗下的私募通数据库收集了2009年到2019年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事件构建网络,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越高,创业企业创新绩效越好;(2)创业企业吸收能力在风险投资资源获取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面板数据,将FD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分解为6个渠道,基于CDM模型考察了FDI生产率溢出中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为正的竞争效应和前向溢出,同时还存在负向示范效应、人员流...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内涵和特征,提出评价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安徽省78个农民合作组织的问卷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量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产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畜牧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次之,特色种植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再次之,而大宗农作物种植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7.
FDI技术溢出对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06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动态考察了FDI对江苏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内与行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2000-2006年内、外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较明显的技术差距,存在发生技术溢出的前提和可能;进一步研究发现,FDI企业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促进了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产业内的水平溢出效应却不显著,前向关联溢出效果要好于后向关联溢出效果.  相似文献   

8.
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理解 知识吸收能力指对于外部信息,企业认识其价值并吸收和应用于商业终端的能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包括四种: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纳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其中,知识获取能力是指对外部产生的,对本企业有关键作用的知识加以判断和获取的能力;知识吸纳能力则强调外部知识在企业内有效地被阐释和理解,不能被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被再利用开发的;知识转化能力则是要将新的外部知识与内部已有知识有效的整合;知识开发利用能力是指通过将内外部知识共同运用而开发出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伴随劳动力缺乏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正快速进入中国的茶产业,为探寻茶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原因和机制,以及为茶农机械化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更好推动机械化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方法]结合茶农技术选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含有技术匹配、吸收能力两个外部变量的茶农对机械化技术采纳行为的模型。[结果]通过对1 246名茶农的实证研究表明,吸收能力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意向正相关,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使用意向均正相关,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向正相关。技术匹配并不直接影响感知易用性,但是通过影响有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意向,也直接影响使用意向。[结论]茶农对机械化技术的采用决策不仅受到自身对技术匹配的认知影响,而且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并且吸收能力的影响在决定技术采用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经营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吉安市301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将农业大户的科技溢出效应分为雇佣导致的直接效应与模仿生产行为导致的间接效应。通过计量工具探讨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户雇佣经历与村大户雇佣人数影响显著为正,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明显;村大户种植面积、村大户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参加农业技术宣传会影响不显著,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建议政府通过补贴等财税措施进一步鼓励经营大户雇佣当地居民,强化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政府通过改变村技术指导员任命方式与提高其经济补贴改善技术指导效果,通过实施经济激励与改变宣传模式强化技术宣传效果,从而激发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出口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间的水平关联、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是FDI出口溢出的重要渠道.这些产业关联的溢出效应并不相同,其中前向溢出最大,水平溢出次之,后向溢出最小.此外,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它们的作用也存在着差异.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中FDI的水平出口溢出效应较大,而后向出口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资零售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东道国的外资企业实现的。本文首先介绍对外直接投资范畴,然后介绍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所产生的四种效应,分析影响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最后以我国零售业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到目前为止对国内经济和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仍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制定来引导外资零售业的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6~2011年东部六省面板数据,对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发现,FDI对东部六省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确实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也发现,FDI对河北省却没有产生显著性的技术溢出效应,原因在于河北省没有跨越FDI溢出效应的"门槛"。最后,针对河北省现状和具体省情,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国工程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介绍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行动方式,总结中国工程企业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发生冲突的诱因,并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指出项目决策阶段重视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充分调查当地投资环境;实施阶段从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方式、信息发布、交流沟通4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与非政府组织达成合作,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实施工程项目;运营阶段应注重利益共享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工业企业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各行业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是影响外资企业发挥溢出效应的因素,在技术水平差距小的行业与资本密集度差距小的行业,外资溢出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在内外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更有利于吸收外资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2007—2018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方法]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并设置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结果](1)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缩小当地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3)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当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农业技术效率则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同时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  相似文献   

17.
技术溢出效应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是发展中东道国从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的重要收益之一。林业在引进外资中应积极关注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努力创造有利于技术溢出的相关环境。  相似文献   

18.
探索农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情况、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可为分区制定农业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双重效应同时纳入考虑范围,在测算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碳补偿率基础上,基于距离平方倒数权重矩阵,运用Moran’s I指数探究碳补偿率空间集聚情况,再构建空间Durbin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展开探讨。结果显示:(1)农业碳补偿率表现出区域集聚态势,"高-高"集聚的省份均属于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低-低"集聚省份主要处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随时间流逝,北部沿海地区的"低-低"集聚效应逐渐减弱,"高-高"集聚中心由东北地区转移至西南地区。(2)农业碳补偿率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邻近省份农业碳补偿率提高1%,将导致本省农业碳补偿率增加0.439%,区域农业碳吸收能力呈互相促进、协同提升的演进特征。(3)农业经济发展、农林牧渔部门比例优化与造林力度均对本省农业碳补偿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化肥施用强度和草食牲畜占比则呈负向作用;源于溢出效应,邻近省份农业经济发展与部门比例优化均有利于本省农业碳补偿率的提高。建议各省份加强区域协作,调控关键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的协同减排增汇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为更好地展开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共享经济逐渐兴起。本文探索最大住宿共享平台之一,即Airbnb对当地就业情况的溢出效应,围绕共享经济的复杂环境、政府的监管与技术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