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钻石消费的持续火爆,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钻石消费者调查,分析了广州市钻石消费者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消费者购买钻石行为特点,通过对钻石消费者者的分析,对于国内钻石企业制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市场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手段目标链是研究消费者价值观的一种方法,它把产品属性、消费结果和消费者价值观结合起来分析消费者行为,重点考察消费者的价值观的作用,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消费者价值观与产品特性关系。目前,该模型在研究消费者行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市场营销领域。在交通系统迅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出行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究竞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手段目标链模型,然后分析了消费者选择交通工具的决定因素,最后借用该理论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理性选择理论假设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会自然的考虑机会成本。本文基于有限理性框架提出,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机会成本忽略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机会成本信息的呈现方式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当向消费者提示决策中的机会成本信息时,消费者显著地增加对于便宜商品的购买。进一步地,思维方式调节了机会成本信息呈现方式与消费者选择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整体思维的消费者,分析思维的消费者更容易在决策过程中忽略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4.
有些国家成立打假的专门机构,效果非常显著。如韩国建立的特殊机构“韩国消费者保护院”,具体处理消费者投诉及受害人赔偿,负责对商品质量进行试验检查,经调查研究后提出政策建议。在该院,消费者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做到了件什有回应,从而获取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显示了专门机构打假的威力。德国成立了一系列专门机构,为消费者识别假冒商品提供专门服务,如柏林商品检验基金会,德国标准研究所消费者理事会:农林食品评估信息局、德国食品协会,这些机构会定期发布产品检验结果等商品信息,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仿冒品的大肆横行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但对于仿冒品需求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站在仿冒品需求方的角度去探索仿冒品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消费者人格特质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物质主义价值观,消费者伦理信念,消费者虚荣特质,消费者仿冒品态度对仿冒品购买意愿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科灶  李健 《消费经济》2005,21(6):89-91
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带来了消费者对企业影响能力的变化。消费者参与企业治理有利于增加消费者感受到的价值、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增进福利。消费者参与企业治理是为了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即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剩余。企业应积极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从而实现企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周娟平 《消费导刊》2014,(6):204-20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网络活动日益频繁,个人信息安全问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情近些年来却连续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和切身权益。本文试着从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出发,针对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和其中呈现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则广告只有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想消费者之所想,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先得征服消费者;欲要征服消费者,必先征服消费者的心。人的心理活动直接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怎样使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变为消费行为呢?在商品所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商品品牌相差无几时,究竟是什么令广告“说服”了顾客?本文试图通过顾客心理特征及其范例的分析,阐述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机制及原理。  相似文献   

9.
频发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CSI)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受消费者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研究仍十分有限,这类“受消费者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指因消费者不良需求(需要)、消费习惯及消费者参与等直接或间接促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文章通过综合运用定性(访谈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聚焦于消费品类生产企业,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能区分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归因;消费者失责表现为过度消费、对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纵容等;消费者失责增加消费者弥补意愿。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中的消费者失责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归因理论研究,对提高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及行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金泉 《消费导刊》2013,(11):203-203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了一定影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益奇 《商业科技》2013,(26):76-76
近些年,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早已司空见惯,甚至将成为一种趋势蓬勃发展。网络购物从最初的衣服扩展到电器、食品,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商品。但电子商务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扰,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维权方面。网购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造成消费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失,对此,消费者如何进行维权,不仅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法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认真贯彻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曹天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结了多年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的经验,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精髓,充分反映了广大消费者的呼声和愿望,是深得民心的。该法在...  相似文献   

13.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是重任在肩。新时期广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地方法规的作用。8月30日公布施行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范了从事商品房开发或销售代理的行为,细化了欺诈行为,具体规定了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单位侵犯消费者权益问题,还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对举证责任作了有利于消费者的规定,细化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4.
高玉侠 《消费导刊》2014,(5):212-212
随着我国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这其中就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也是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一部法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我国加大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力度,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在2014年3月15日正式施行,这也标志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本文主要讨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然后探寻出实现这个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商》2014,(43):238-23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消费模式的不断涌现,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问题和弊端逐渐暴露。不能再满足应对当今的所有情况,亟待补金和完善。本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一些法律的弊病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杨宇时 《广告大观》2010,(9):146-146
当我们说“消费者”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站在品牌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了。我们已经把“消费”设定为目的,希望利用种种手段,让消费者能够消费,同时让消费者成为品牌与企业的忠实客户。如果消费者没有能力消费,我们(marketer)就与银行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借钱给消费者来消费。这里的前提消费者仍然是理性的,能够在获取充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17.
刘海艳 《现代商业》2013,(15):278-278
金融消费者的信心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石,如果失去了金融消费者的信任,金融商品便无处销售,金融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只有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才能更好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文章基于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依法履行职责 保护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发布施行黎晓宽,肖学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申诉案...  相似文献   

19.
彭亚敏 《商业科技》2013,(26):43-43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以及潜在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最终的购买行为,也决定着企业最终是否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得先机,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现代社会的消费者拥有着相当重要的决定权,关注消费者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的共识。基于此,本文对消费者驱动的动态竞争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市场系统中的主体交互关系以及消费者主体行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和营销人员的看法有所不同。不管消费者是出于对我们品牌的偏爱,抑或是仅仅出于习惯性而购买,与产品无关,最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评估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区分消费者的“考量行为”和“选择行为”,从而了解直觉或者习惯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的作用,继而结合我们的研究技术,更好地捕捉消费者的直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