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宣布从今年4月1日起,对三年期以上人民币定期储蓄不再实行保值。相隔一个月后,又宣布从5月1日起适当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储蓄存款平均下调幅度为0.98个百分点,每百元定期一年储蓄利息调低1.8元。保值的取消和利息的下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实质上没有损害储户  相似文献   

2.
国内的外币储蓄存款利率是否会随美国利率今年以来连续下调,已成为那些持有外币储蓄资产的居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198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商品销售市场疲软的现象。为了解决市场疲软问题,尽快实现经济生活的良性循环,国务院在1990年上半年先后出台两项硬措施:一是降低彩电特别消费税;二是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现利率已下调过两次)。从总体上说,这两项措施对恢复经济正常运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十分明显。至当年10月,商品零售市场仍偏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还停留在“蓝灯”区;银行城乡储蓄存款不但未因存款利率下调滑坡,反而坚挺,第三季度储蓄余额达6,646.9亿元(金融时报公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5月份存贷款利率下调后,各界人士对其社会效应纷纷予以评述。而今,下调已逾3月,情况到底如何?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对于分流储蓄存款,激活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贷款利率下调所预期的效应并不明显,由于诸种因素影响,对于县市工商业企业而言,有关部门所期待的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的设想却未能实现。调查显示,目前存贷款利率下调后储蓄和市场出现了三大变化。 1、商品销售上升较快。就随州来看,  相似文献   

5.
影响当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1.利牵调整。从1993年开始,国家为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连续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实行保值储蓄,调动了居民的储蓄积极性,使得1995年储蓄出现高速增长。而中央银行在1996年两次调低利率并停办了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银行为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经济情况,促进经济发展,先后数次调低了银行的存贷利率。贷款利率的下调获得了企业的一片叫好声,而存款利率的下调却未使普通百姓叫好,原因是他们感到变化太大。以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调整为例,1996年5月1日调整前为10.98%,1996年5月1日调整后为9.18%,1996年8月23日后为7.47%,1997年10月23日后为5.67%,1998年3月25日后为5.22%,1998年7月1日后为4.77%,1998年12月7日后为3.78,降低了一倍多,如果再计算三年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补贴,储蓄存款者的存款年收益率可达20%左右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7.
杨英晖 《浙江经济》2004,(19):50-51
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减弱,储蓄存款有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其它金融投资品种转移的迹象。今年以来,全省储蓄存款增势明显减弱。从各月走势看,呈现增幅逐月下降的态势。难道——  相似文献   

8.
制止储蓄“大战”的几点建议李凤玲储蓄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储蓄存款一直是稳定上升,对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储蓄存款连续增长的同时,储蓄“大战”此起彼复,各家银行为了搞存款,采取变相提高利率发放手续费等种种方法,使得一段...  相似文献   

9.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豫建 《西部论丛》2003,(11):58-58
个人权利凭证质押贷款是银行传统的个贷业务,主要以定期储蓄存单作为质押物,是目前操作简单、风险小、收益好的个贷品种,但是近来却呈现停滞或萎缩趋势。从定期存单质押方面进行分析,究其原因与利率连续下调使储蓄存款趋向短期化,存单质押贷款的融资功能日益减弱及目前存贷款利差偏大,使存单质押贷款获得的投  相似文献   

11.
造成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很多,比如我国传统的“量入为出”消费观念使得人们面对几经下调的存款利率,依旧增加储蓄,1996年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1995年上升了29%,净增715元。利率下降,储蓄反而增加,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比较罕见的“逆经济规律”现象,也就是说,在中国,利率调节消费的杠杆作用很弱;另外,多年来我国一直重视投资,轻视消费,忽视了后者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住房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再就是产品与消费需求在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一边是产品销…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恢复征收包括本币和外币在内的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此项措施连同1996年以来的连续七次利率下调的货币扩张政策,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调节居民储蓄力度,遏制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趋势,刺激消费与投资,扭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状况。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究竟会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呢?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遇到了众多难题:门)出口贸易状况木佳。据海关统计,199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进出口贸…  相似文献   

13.
1996年5月以来.国家取消了保值储蓄.先后两次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城乡储蓄存款增势开始减缓。以齐河县为例,上半年储蓄存款月均增长2741万元.下半年月均增长为441万元。存款利率的调整.使居民储蓄心理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储蓄存款增长。因此,我们对齐河县城乡居民以储蓄问卷的形式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分析。本次调查总样本量为2000份,调查采用在储蓄所向储户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储户涉及国家机关、商业服务业、文科卫行业、工交建筑业,经营性公司、学校、一般农户、粮棉专业户、果菜专业户、工商运个体户、退休人员、金融机构、现役军人等.调查结果显示如下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利率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银行借贷币货金的价格,是反映资金供求的“晴雨表”,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5月1日以来已连续七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加之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及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及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所得税等。这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对于合理分流资金,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改变存款结构等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据笔调查了解,由于现行利率运行机制的弊端,当前利率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对现有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广西经济》2005,(2):4-4
中国人民银行2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储蓄增幅再度下降,当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924亿元,以百分比来算,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12月未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8.6个百分点之多,专家认为,居民储蓄增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率过低导臻民间资金“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加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增幅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进入2007年,增幅缩减速度加快。本文对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估测我国居民的储蓄函数,认为我国居民储蓄主要受收入影响,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储蓄分流有一定作用,但还不明显。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具有较强的经济理性,基本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上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一、利率连续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从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力度之大,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利率从10.98%降至2.25%,降幅近80%。有关资料显示,居民储蓄的增长势头在每次降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储蓄总额  相似文献   

18.
1998年7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对存款利率再次下调,这已是今年的第二次利率下调了,也是两年多来的第五次降低利率了。1996年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5次利率下调,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存款利率分别平均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1997年10月23日存款利率又平均降低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以实际存款利率代表利率政策、金融相关率、金融储蓄结构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对乌鲁木齐1994~2014年利率、金融与经济发展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21年间,乌鲁木齐波动性快速发展,实际存款利率整体较低,年度差异较大,金融发展趋于稳定,金融业对储蓄存款的依赖性逐渐降低。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金融资金来源不合理,储蓄对经济有抑制作用;有较严重的金融阻碍现象,存款贷款利率差较大,乌鲁木齐经济发展主要是受到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日人行宣布调低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5个百分点,本次利率调整是继去年7月1日调高贷款利率后(当时没有调存款利率)首次较大幅度调低存、贷款利率,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次利率调整是针对目前物价上涨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