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上海小企业》2006,(3):38-39
“十一五”期间,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开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国策。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中小企业是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自身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在新形式下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汪玉刚 《经营者》2001,(2):28-29
<正>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经贸委目前已设立了专司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小企业司,其目的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包括非公有制在内的各类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们应该把国家经  相似文献   

5.
《上海小企业》2006,(3):40-4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开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7,(2):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开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高,活力明显增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今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国有大企业为主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这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企业》2006,(6):17-18
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的75%以上,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5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截至今年5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户数已超过90万户;其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超过14%,注册资本金超过1亿元的企业户数大幅提高,同比增长超过90%,社会零售额不断提高,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70%,进出口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60%。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提供了大约80%左右的就业机会,并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生产成本较高。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十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1.
周晶 《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02-104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潮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目前世界上的普遍做法,并被列为各国的重要经济政策.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激活中小企业的财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支主力军,在提供就业机会、活跃市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营造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深化,特别是当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性与经济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的迅速表面化…  相似文献   

13.
汤建新 《企业经济》2002,(12):76-76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税收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解决产权不清、政企不分问题;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道路;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特殊作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城镇失业人员创办和发展中小企业;切实消除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平等待遇和歧视性政策规定,鼓励和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这一思路,当前在税收政策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高,活力明显增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今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国有大企业为主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这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科技》2011,(5):16-19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迎来”利好消息随着安徽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将在创业创新、融资、财税等多个方面得到照顾。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基本前提。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其在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中应有的功效,不仅紧迫,而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培训、创业和融资信用担保三大工程,继续强化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市场开拓三项服务,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后,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我国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但是,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产业层次较低、结构趋同、自给能力差、效率低下的特点,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境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培 《会计之友》2005,(3):63-64
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成分,但其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这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其面临的两大突出困境.与其内部控制的关系以及改进措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大的国民财富,而且,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生力军。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数量小、规模小、效益低的初级阶段,这与我国现有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适应。本文就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战略选择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