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四年的扶贫工作,贵溪各特困乡已基本上脱贫,贵溪一些启动企业也在发展壮大,说到这,贵溪人民难忘热忱扶助贵溪老区建设的贴心人——省石化厅。  相似文献   

2.
贵溪北乡,是以著名老苏区——周坊为中心的贵溪县8个老区特困乡群众的聚居地,这里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因为没有电,开发速度仍然缓慢。贵溪电厂建成后,高压输电线从这里伸向四面八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战略》2007,(1):168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武夷山北部,区域面积2480平方公里,人口55万,素有“信之大邑”之称。贵溪通讯便捷,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贵溪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金、银、稀土等矿产资源,其中冷水银矿银储量为华东之冠。全国最大的铜工业基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贵溪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铜都。  相似文献   

4.
贫穷落后的老区靠什么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走上致富之路?通过贵溪县这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回答是:靠艰苦奋斗。贵溪原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值低的穷县,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才18836.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355.1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42.8元,  相似文献   

5.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江西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以扶持鹰潭市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进一步推动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贵溪灯芯糕     
贵溪灯芯糕是江西地方的传统名产,因其形状细长,色泽晶润洁白,用火一点即燃,故名灯芯糕。传说很早以前,贵溪专做灯芯糕的龙兴铺开张不久,一位衣衫褴褛的拐脚老人前来借宿,善良的老板出于怜悯之心把他安排在案板上睡,第二天一大早,拐脚老人飘然而去,案板上却奇香无比。  相似文献   

7.
百业致富     
百业致富贵溪农民办起五个家庭市场近年来,贵溪县一大批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富余住房开辟成家庭交易市场.有的则租赁他人房屋开张营业,形成夫妻、父子、兄妹等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家庭市场格局,他们农忙种田,农闲经商。目前营业用房达5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七八千人。主要...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扶贫效益,尽快解决千家万户的温饱问题,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一大研究课题。最近,在贵溪县古港乡做了一些调查,有所启示,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9.
1926年秋,弋阳、横峰、贵溪、浮梁以及德兴、上饶、铅山、乐平、余干、余江等县相继建立共产党支部或小组。1927年11月,为了领导弋横武装起义,在弋阳窖头村召开的五县(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党员会议上,成立五县党委会,书记方志敏,委员黄道、邵武平、方志纯、吴先民、邵棠、方远辉。1929年2  相似文献   

10.
潮声     
环境出竞争力,环境出生产力这个硬道理越来越被江西省贵溪市委市政府所认同。不日前,鹰潭市委常委、新任贵溪市市委书记陈爱民一行专程去了一趟浙江省诸暨市。他们此行不是参观,也不旅游是,而是“混迹”市井街头,寻找3年前曾被贵溪招商引资环境气走的“伤心客商”。 1998年,在贵溪市招商引资的吸引下,客商吕培均来到贵溪市投资经营。他与诸暨市的50多户客商一起在贵溪商城里开店经营小商品批发,一度使新建的贵溪商城增添了不少人气。然而由于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恶化以及有关部门的服务欠佳,他们的经营很快陷入困境,几经与有关部门交涉协调,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贵溪是江西老区四十个重点县之一,经济发展缓慢。一九八五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老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老区建设中,我们着力“治本”,改变了单纯“输血”救济的扶贫  相似文献   

12.
天师栗是贵溪龙虎山的一大特产。史载,东汉末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亲手培育了一种果树,后人称之为天师栗。天师栗果大、肉嫩、色鲜、味甜,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3.
红土地之恋     
说起洪年熙,四十七万人口的贵溪县几乎有口皆碑。县委书记说:“他现在还不是党员,但是我们有些党员还不如他。”县长说:“他是县政协副主席,但全县的农业他管得多。他一年到头往下跑,只知一心抓工作,是一个难得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14.
贵南春色     
到了耳口的横港,就是贵溪与金溪、资溪交界的边沿山区了。这里翠竹茂密,林木葱笼,春意盎然。我长久蛰居闹市,未阅山间春色,今日投身至此,处处倍感清新。  相似文献   

15.
广丰县白鹅生产已经成为饲养业一大支柱,1987年全县饲养量达32.47万只,比1980年增长1.6倍,预计今年可突破50万只,鹅肉销往上饶、鹰潭、贵溪等地,羽绒及制品飘洋过海。  相似文献   

16.
235户人家的江西省贵溪县志光乡皇桥村,是个老区特困村。1985年这个村有203户人平收入不过百元。从1988年开始,鹰潭市农牧渔业局与这里定点挂钩扶贫,他们坚持科技扶贫,扶志、治本,使该村发生巨变。到1988年,粮食总产达139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以来,贵溪县老区特困乡志光乡党委大力坚持办好综合培训学校,从政治、法律、科技等方面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加快了老区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贵溪县志光乡皇桥村是个贫困村,全村220户、1250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生产有了发展,生活有一些改善,但仍然是过着吃粮靠回供,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困难生活。到1986年止,全村仍有20%的农户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为了使这个村尽快脱贫致富。鹰潭  相似文献   

19.
贵溪县委、县政府对各项老建资金实行按经济开发项目投资和管理后,提高了资金使用和经济开发的效益。实行项目管理一年多来,全县先后完成大小经济开发项目25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工农业持续稳步发  相似文献   

20.
我村位于江西贵溪东北部,1968年,国家在我村修建水库,占去良田1300亩,村址也搬迁到目前所在的新裴沅村,人平仅有耕地4分2厘,吃粮大部分靠国家返销,到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95元,被列为老区特困村,村级经济几乎是零。1986年以来,我村在老建部门的扶助和有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