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述 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设计,来合理地安排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提出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维持公司治理均衡的一种重要机制。充分、透明的财务会计信息降低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信息既可以用来评价经理层的业绩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又可以降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减少投资决策失误。而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财务信息的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corporate governance的直译,其本质是配置责、权、利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企业制度的微观安排,狭义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广义则包括内外部监控系统,不仅仅涉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涉及到企业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相关理论发展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践 公司治理的根源起源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目的在于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合约不完全问题 公司治理结结理论均强调公司的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其实质就是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即明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这种分离的基础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地位的不对等。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在这种不对等情况下,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  相似文献   

7.
正公司治理是一个公司能够有效地、合法合规地运行的一个框架制度,是在公司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均衡机制。而内部审计则是这个框架制度的一个核心。它疏通了企业的信息渠道,缓解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评价,及时修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的质量和效益。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并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着古典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成为必要。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把企业委托给经营者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性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二者的效用函数难以趋同。由于经营者实际控制着公司,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是一个公司能够有效地、合法合规地运行的一个框架制度.是在公司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与经营分离的公司制度下,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外部监督难以真正实现的公司治理困境。消除由股权高度分散化造成的公司治理固有的上述困境的一个可行思路是建立"股东-开放型投资基金-公司"型产权结构,也就是将投资基金引入公司治理机制。与传统的"股东-公司"型产权结构相比,开放型投资基金的介入虽然增加了委托代理层次和代理成本,但是这种产权结构健全和强化了公司治理机制,后者产生的收益足以抵补前者的成本支付,公司的总体运作效率由此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内容,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监督与制衡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为提高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利益相关者立场出发,也更加强调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公司治理进行简要概述,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对投资决策方面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及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供一定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明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宽泛的治理主体存在若干问题和矛盾,与企业治理的本质相悖,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应当建立一个由出资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经营者(特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高层经理人员)和职工(一般异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下层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同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普通员工)共同治理的博弈制衡的三边治理体系,并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以维护三边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公司竞争优势来自于公司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核心能力的培养、管理和提升又来自于公司战略的卓越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持续改进。公司治理作为决定和控制公司战略方向和绩效表现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安排,其核心在于寻求一种保证战略实质有效性的方式,也是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一种秩序和规则.因而公司价值的提升在公司治理作为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主导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并进一步探讨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最先进的组织形式,其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是各种利益关系者(包括股东、董事、经理层、员工、客户、债权人等),特别是股东、董事、经理层之间的契约的结合。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股东、董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而又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的经营者(经理层)的个人利益同  相似文献   

15.
近 两年,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 论开始从明晰产权关系转向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年薪制已经在许多地方推行,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经营者的持股制与认股权计划。 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之所以需要对经营者实施激励与约束,首先是因为在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里,经营者(经理)与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取向或者说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一致的。作为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风险与资本的收益率。而作为经理,他不是资…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较一般企业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 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所要协调的主要是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就是要消除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保护股东及其他相关利害者的利益不受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严也舟 《特区经济》2007,(7):99-100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代理问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公司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才是现代公司最核心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一,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发生了大面积滑坡,症结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必须抓紧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所有者在位,确保董事会履行其受托责任,确保董事会对高层经理人员的监督,对经理人员应该有足够的激励,规范证券市场,加强证券市场对公司经营的监督。而国有资本分布面过广,在各行业主要企业中都要处于控股地位,导致企业资本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将部分国有股权变现,其收入用于偿还企业债务或补这需要保留的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是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的特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要使这具有不同追求目标的两者同心同力,既保证经营者有职有权,又不让其脱离所有者的最终约束,这就需要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建立一种制衡关系。我国的企业在股份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但目前"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仍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授权投资机构也没有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只是向上推了一级,董事长的"法人代表"身份与董事会具体决策的特征相矛盾,而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利润挂钩,实践表明不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民营上市公司作为近十年兴起的一种新兴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已进入了快速壮大的轨道。上市后的民营企业,运作更加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内部管理经营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毫无疑问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同样存在于民营上市公司中,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利益偏移,对经理人的激励仍然是企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