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郭鑫 《商展经济》2024,(5):39-43
本文以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产业结构升级和旅游经济规模扩张为中介变量,运用面板回归与多重中介模型,深入探讨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科技创新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研究期内,绿色科技创新显著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第二,就区域异质性分析,各区域绿色科技创新均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强度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地区;第三,就中介效应分析,绿色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抑制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却通过旅游经济规模扩张显著改善了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至2009年16个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的数据,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随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综合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显著,而且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部分化特征;城市旅游业内部三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旅行社业效率均值最高,酒店业次之,景区行业最低,而且这三个行业效率的城市排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辽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序列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不均衡现象也日益明显.本文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首先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方法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级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规模的发展差异变化;其次借用位序-规模序理论研究了该省的旅游规模序列分布规律,最后分析了影响辽宁省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把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旅游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问题,从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效率及旅游产业的角度来振兴旅游业,从而使旅游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此,主要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来阐述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效率工资在旅游从业人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把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旅游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问题,从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效率及旅游产业的角度来振兴旅游业,从而使旅游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来阐述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效率工资在旅游从业人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先发优势明显、产业体系较完整。传统旅游动力机制强调经济效益和规模扩张,已不能满足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大旅游理论框架下,结合江苏省调整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提出创新动力、优质动力、融合动力、国际化动力能够重新塑造、优化旅游业核心产业链,提升旅游业层次,并能够超越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突出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从大走向强,取得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旅游发展质量的高低。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基于输入的CCR模型,建立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前20位国家(地区)旅游业的综合技术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20国(地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我国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及国际竞争力水平,给出提高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实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研究三亚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过于依赖旅游产业的粗放式发展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是要采取转变旅游业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设施等策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是我国十大旅游风景区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旅游风景区。海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前景如何 ,不仅关系到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海南经济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效益、速度和规模。本文从分析海南旅游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入手 ,提出并论述了海南旅游业新的产品定位和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工业产业旅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旅游在中国越来越引起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重视。针对工业旅游 ,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对工业产业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指出了产业旅游化是未来旅游开发的一个大方向。  相似文献   

12.
Dina Berger's The Development of Mexico's Tourism Industry:Pyramids by Day, Martinis by Night traces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s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México from 1928 to the earlypost–WW II perio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during thisperiod tourism became a medium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of México. According to Berger, the "creationof a tourist industry emerged as the cornerstone to state-ledmodernization programs in the late 1920s at the height of revolutionary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海 《财贸研究》2010,21(2):15-21
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单一地区需求导向决定的围绕城市群的产业圈层集聚布局,可以实现获取市场和节省成本的需要,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扩大,从而形成了该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带来的区域发展追求市场范围,区域之间必然面临激烈竞争和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最优"。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产业圈层布局和区域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09年间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市)生猪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方式的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并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就越优,生猪养殖最优规模需视不同地区的资源、经济及地理特征而定。大规模养殖在高效利用先进技术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我国生猪生产效率最高的养殖方式逐步由散养向大规模转变。  相似文献   

15.
Tourism is fac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conditions as the global economy deteriorates and Asia and the Pacific, one of fastest growing tourism regions in the world,is also strongly feeling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slowdown.But,as concluded by the over 100 experts from 25 countries gathered in Guilin for the 2nd UNWTO Conference on Tourism  相似文献   

16.
程德年  刘红艳  陈璇  陈曼  朱梅 《江苏商论》2013,(9):36-42,51
本文以第16届苏州国际旅游节参与者为调查对象,研究节庆活动参与者的收获,探讨苏州国际旅游节对"家在苏州"品牌构建的作用。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发现节庆活动参与者收获有6种类型:"人际交往,拓宽视野"、"获取信息,转变认识"、"个人发展,愉悦享受"、"自我认知,和谐渴望"、"改变印象,增强理解"、"降低压抑,提升信心"。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苏州本地居民和外来者的收获差异,旨在帮助相关组织和部门能更好地借助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平台去构建"家在苏州"品牌。  相似文献   

17.
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厉新建  秦宇 《商业研究》2005,(18):173-176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就业中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传统的供给流动型不同,旅游经济是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并且内生了信息传递和诚信经营的要求,同时也内生了不同的规模经济实现方式和消费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经济发展、地区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和重力模型将物流业劳动力投入分解为劳动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驱动因素为劳动效率的提升,属于集约型发展方式;而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劳动规模扩张,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且劳动效率提升是中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效率差距缩小是东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收敛性的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处于发散状态主要归因于劳动效率差距的扩大化。此外,通过建立提升物流业劳动效率的Tobit动力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劳动效率提升的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表现在技术水平对劳动效率的推动作用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尤以东西部地区具有显著差距,说明我国物流业在产业转移中可能存在“技术转移塌陷”的现象;而东西部地区劳动工资的推动作用低于全国水平,可以推断东西部可能存在劳动工资分配失衡的现象,从而抑制了劳动者积极性,最终未能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较高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际利用FDI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这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不利于发挥中西部的区位优势。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利用FDI规模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质量和效率差异及省际差异,发现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形成,包括集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产业级差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区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FDI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且引入政策环境、制造业企业规模、城市化水平3个调节变量,分析它们对物流业外溢效应的影响。运用中国地区层面省际2000~2008年以及制造业细分行业1998~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物流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制约程度最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约程度最小;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中,就整体而言,完善的政策环境对物流业外溢效应产生积极作用;在东部地区,政策环境的这种积极作用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制约了物流业外溢效应;制造业企业规模对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整体和东部地区中,城市化水平负向影响着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