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村经济,而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就要加快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本文从农业金融的需求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出发,实证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贡献,并就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着力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工具.从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十多年的运行状况来看,其运行机制存在许多问题,支农作用比较局限,农村地区政策性金融支持仍然薄弱.本文站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高度,梳理了1993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脉络,分析了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验,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七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彭军  刘亮 《中国保险》2011,(11):46-49
发展农村保险是提高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信贷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财政支农和正规放贷额度已存在较大制约的情况下,商业性金融在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农村金融信贷关系博弈的研究表明,在信贷交易成本和贷款利率降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农户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以实现信贷博弈的长期均衡,而这需要以较高的规模效益水平为前提;声誉制约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能够部分克服双方信用关系中的"囚徒困境"难题。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政策性金融和财政补贴的重要性,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需要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商业化转型问题进行了行为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现行绩效考评机制和财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选择商业化转型,政府选择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兼营商业性业务的行为不予规范,是唯一的纳什均衡。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博弈,会进一步强化二者之间的博弈结果。然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化转型尚为时过早。因此,建议政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者相互配合、融合与合作共赢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耦合机制,是国外农村金融体制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从金融功能观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耦合机制问题,在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基本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现状及农村金融实际,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政合合一"的组织体系,完善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社会互助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政策性贷款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对政策性金融多元化需求现状,农业政策性贷款运作应实现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并逐步由政府主导,专业银行投入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弥补财政支农不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收益,都具有关键性作用。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及金融支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和活动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是我国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但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性,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08年我省被纳入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全面启动,保险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效应收效显著。在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一、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1.政策性金融不仅规模小、而且在开办业务中遇到较大困难。近年来,农村政策性金融总体上说规模比较小,政策性金融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服务面比较窄,支持效果不佳。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但由于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立法与政策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文章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农村经济的增长提出政策及建议,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周轩正 《云南金融》2012,(8X):175-175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但由于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立法与政策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文章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农村经济的增长提出政策及建议,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政策性贷款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对政策性金融多元化需求现状,农业政策性贷款运作应实现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并逐步由“政府主导,专业银行投入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策性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意义重大。要从深化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拓展资金渠道和来源,加快建设农业保险体系、政策性金融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的财税补偿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着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区别。作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其改革的商业化取向日益明显,其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应有的支持作用大大弱化;而作为补充的非正规金融,由于长期以来其身份的非合法性,发挥作用的范围有限。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主要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在业务拓展上,农发行应适当放宽业务范围, 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试办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办理其他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转贷、委托业务,试办农村信贷担保基金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 ,必将带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粮食购销贷款业务进一步萎缩 ,使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现有职能与服务“三农”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为了研究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的调整完善 ,本文结合湖北省黄石市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离不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和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调整完善具有必然性的观点 ,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完善的构想。目的是通过探讨在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 ,围绕服务“三农”调整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 ,使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特有功能和作用 ,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会改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进而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最终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根据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本文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造成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二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规模效应;三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财政补贴的环境效应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覆盖结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诱使农民采用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使农业保险真正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市场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职能的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的缺陷,使得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整体功能削弱,而非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又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政府的打压而难以有所作为,农村金融服务呈现萎缩状态,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一方面必须调整正式金融安排的结构,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从而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和影响我国社会改革发展进程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就农业政策性金融做好信贷支农工作提出了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亟待政策性金融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缺陷.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起步和发育较晚,如何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国际经验可资借鉴,其中,建立立法保障、多渠道筹集稳定的低成本支农资金以及完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是要优先解决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信贷支农思路,选准突破关键领域,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