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普遍比较严重,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尽管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具体成因非常复杂。但是,民营企业主方面的原因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讲,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特别是优秀人才、高端人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主。在《打破一切陈规》一书中,麦卡斯·白金汉姆和科特考夫曼也指出,高级人才通常炒的是老板,而不是公司。因此,不解决民营企业主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想根本解决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影响人才流失的企业主原因一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在我国民营企业主中,传统的思想观念尤其…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人格的体现。对民营企业来说,正是企业家创造了企业,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指挥着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搏击中已经具有了现代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但同时也显现出某些不合时宜的素质特性,成为阻碍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已成为我国发展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陈杰 《经济界》2006,(3):82-86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困境之一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设法促进民营企业主与经理人的和谐非常重要。本文从民营企业主、经理人以及外部环境3个方面入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民营企业主与经理人不和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促进二者和谐的三方对策:民营企业主应赢得经理人的忠诚;经理人需积极主动妥善处理与企业主的关系;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中国民营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的民营企业有的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有些民营企业在其领导之下,经过了较长的时间仍然存在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如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集团,如今已成为一家信息产业呈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因此,研究民营企业家素质对进一步认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6,(7)
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同样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民营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家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首批获益者,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03,(12):115-118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贫富差距的拉大,再加上“富豪榜”的刺激、“原罪论”的渲染,使得民营企业家逐渐成为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于是,民营企业家受到指责、威胁乃至遇害的消息时有发生。那么,民营企业家应如何审视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7.
《企业与市场》2004,(8):8-8
民营企业家孙大午被判刑以来,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在北京参加“民营资本和城市经济论坛”时,他说,融资难,贷款难,不光中小民营企业是受害者,银行本身也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中,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状况下中小民营企业还缺乏长足发展的优良环境。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还处于“强位弱势”。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强位”地位,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弱势”状况,要求政府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需以资金充足作为前提条件,资金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当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融资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民企"原罪"观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从弱小走向壮大、从不规范走向规范,有关民企的话题开始进入一个高峰期。“李海仓遇害事件”引发了对富人安全的讨论,近期中国大陆某些知名民营企业家相继因涉嫌违法而“出事”,引起舆论界对民企原罪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在清晰界定原罪的内涵后恰当处理原罪问题至关重要,“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责任”应在民营企业家和政府中得到提倡;给予民营企业家赎罪的机  相似文献   

10.
《河北企业》2006,(10):43-43
<正>为了在“十一五”时期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展现我省民营企业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和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不断开拓创  相似文献   

11.
何春梅 《英才》2010,(12):78-79
在沈凤飞看来,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们“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赚钱”,这也就注定了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都短命。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首脑,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家自身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近些年,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也应运而生,他们凭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识,  相似文献   

13.
创新·诚信·和谐是第四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主论坛的三个关键词,也是中国民企发展的主题词,本专题撷取整理该峰会之“浙商诚信论坛”、“民营企业家沙龙”和“中国民营企业领袖论坛”三大主题论坛有关专家的演讲精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不断接受着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刷,其创业历程却有着太多的无奈。不少民营企业家开始了痛苦的反思,我们不能苛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具备西方国家企业家的那份成熟和操守,但是我们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所走过的漫长道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深刻的反省,用理性的思考审视“十大内伤”,进而抖掉身上的尘埃,规范自身的运作机制,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切实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经济界》2010,(6):89-94
本文是1,042位民营企业家参与的“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的报告主要内容。调查发现,与前两年相比,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发展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人工成本上升、高层次人才短缺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广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40年.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在于面临的多种法律风险.而且民营企业家欠缺法律意识,是企业“短命”不可忽视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市场经济下民营企业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国企和民企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句重要论断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大的机遇期,国企和民企将携手并进,共荣共生。本文借鉴生物学方法的内容,从竞争和共生关系角度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相似文献   

18.
当民营企业家进入垄断领域进行投资时,那种“看得见、做不得”的尴尬处境,让人“又爱又恨”。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玻璃门”和“弹簧门”是阻碍其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当前,彻底打破两个门,不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者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8,(8):I0016-I0017
“关注全球商业趋势和观念变革、关注新兴市场和新生力量,鼓励企业家关注社会责任和对社会贡献”。此为(东方企业家)杂志办刊理念,在“远见、创新、境界、新一代企业家的选择”的品牌精神下,以“寻找商业变革的力量”为使命。《东方企业家》杂志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五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关注度、参与度最高的论坛之一,从而令它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进行思想撞击的舞台。价值,荡于纵深:财富,现于方法。我们深信一个事实:在中国30年商业变革的历史当中,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关注其功效而忽略对其前置因素的研究。文章以2001年~2008中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 st i c回归分析法从民营企业家个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环境三个层次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家政治联系的因素。结论表明民营企业家个人特征中的专业、任职背景、年龄、学历,企业特征中的民营性质、管理能力、运营时间,以及企业环境中地区特征、所属行业的管制特征等是影响民营企业家政治联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