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太阳能发电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太阳光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干净、安全且随处可得的清洁能源,因此各国均不断地研发各种相关技术,藉以提高系统发电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推广普及使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2,(4):71-71
西班牙南部的赫尔马太阳能发电厂利用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夜间也发电。这家发电厂坐落在安达卢西亚平原上。从塞维利亚到科尔多瓦的路上,可以看到一座“灯塔”,那是发电厂的中央塔。它被2600面反射镜照亮,每面反射镜面积120平方米。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一天24小时发电的太阳能发电厂。太阳能白天黑夜发电的原理是镜面把太阳光反射到中央塔,转化为能量。这些能量储存在装满熔盐的大桶中。桶内温度超过500摄氏度,使熔盐产生蒸汽,  相似文献   

3.
环球     
《环境经济》2013,(8):9-9
美国加州沙漠兴建巨型太阳能热力发电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将修建起一座在同类中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该项目名为艾文帕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为大约14万户居民提供电力,有助于加州实现其可再生能源目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20万块车库门大小的太阳能镜面,安装于山谷中的支架之上,将太阳光定向集聚于中心的高塔。  相似文献   

4.
1风能是气象能源中最佳利用的能源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2005年已达4.4亿KW,其中70%系来自燃煤发电,也有一部分来自燃油发电。煤、油均系不可再生的矿藏,随着储量的日益枯竭,价格不断地飞涨。以石油价格为例,目前每桶价格已上涨到60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煤的价格五年来已上涨了一倍左右,不仅煤、油价格日益高涨,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随着两极冰的融化,海平面逐渐升高,侵占沿海陆地,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更多的狂风暴雨造成严重的灾害,这就逼使人类寻找可再生、无污染的气象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水能的利用对自然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太阳能、风能无处不在,利用便捷,特别适合于交通不便、人迹稀少的地区。以西藏为例,已有20万人使用了太阳能发电,是我国太阳能发电最大的地区,但太阳能目前造价太高,以同样使用寿命20年为例,太阳能发电成本为风力发电的10倍,发电的成本太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16,(3):27-28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人们常采用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这三种形式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光热转换.太阳能光热转换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利用的在一种最普及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利用太阳光照射物体表面产生的热效应.现在的主要应用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干燥器、温室与太阳房、太阳灶、采暖和制冷、海水淡化装置,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等.  相似文献   

6.
在2003大阪太阳能发电系统国际会议上,有关国家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一致看好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世界能源产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认为太阳能有望成为本世纪发展中国家取得飞跃性进步的新动力。大会主办方国际能源机构执行主任斯戴芬·诺瓦克说,太阳能发电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成本低,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山区可以发挥出巨大优势,有望超过传统的水力、火力等发电能源,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源。诺瓦克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广泛利用。他说:“尽快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区域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发电又弥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应用晶体硅光电转换器(光电池)来将光能转换成太阳能发电,现在转换效率已达到16~17%,寿命为25—30年。光伏发电将显改善环境,1MW的光状发电比用煤发电每年可减少2万吨的CO2排放和25吨的NO2排放,世界光伏产业近年来保持着年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太阳能和再生能源。世界太阳能首脑会议于 1 996年 9月在哈拉雷召开。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在今后 1 0年内建设 2 5 3个开发利用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通过了关于利用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哈拉雷宣言》。宣言强调 ,各国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效应和有害气体与物质对大气层的释放 ,并指出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 ,以及建立有效和洁净的能源系统 ,这是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退化的途径。太阳能利用在我国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一可解决能源缺乏 ,二可保护生态环境 ,三…  相似文献   

9.
环球     
《环境经济》2013,(4):9-9
德意志银行称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 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报告表示,在全球太阳能发电领域,中国今年将超越德国成为市场领头羊。德银预计,今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翻倍,由去年的4千兆瓦升增长到10千兆瓦,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与此同时,得益于德国能源市场转型,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德银表示,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发电 根据1994年日本政府制定的“新能源计划”,到2000年日本太阳能发电应达到400兆瓦,2010年应达到4600兆瓦。 日本将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开发方面,以促进太阳能发电实用化进程。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面积薄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目前全球能源现状,表明了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和前景,详细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发电方式和它们的优点,并对这几种发电方式作了参数对比.同时指出太阳能发电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及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条件和难点,对未来我国太阳能发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伴随着化石能源因日益枯竭而不断涨价,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利用.本文从太阳能技术、市场前景等方面综述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利用现状,针对我国具体市场环境和对未来的光伏发电市场对我国的光伏发电前景进行展望,为我国未来光伏发电市场的有序开发和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郑立捷 《经济月刊》2008,(12):62-65
今天我们管理能源的方式,将决定未来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无论是在印度乡村的太阳能发电、欧洲的风力发电还是在美国的清洁煤发电,GE多样化的发电产品和服务都在改变着我们对于能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大力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密切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及其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对太阳能产业中的主要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进行了技术评价,为大力发展我国太阳能产业,解决我国迫在眉睫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碳、环保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题,许多国家通过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式来实现减排目标,其中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文章分析了国内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几个国家和中国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光伏业,就是太阳能发电产业的简称。利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光电池的电力(PVP),即使用太阳能电池,使日光变为直流电的方法;二是太阳能发电(STP),即把太阳的辐射线以蒸汽的形态直接变换为热,再运转发电机。在太阳能能源开发方面,目前PVP法和STP法是最有前途的,光伏业为主的太阳辐射热是地球表面能源的1%,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是有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因此便可知太阳能在未来很有可能是化石类能源的代替物.虽然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现在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若是光伏发电产业没有和政府政策紧密相连,这样便会导致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实际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因此本文便是着重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向取之不竭的太阳能要效益,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中,如何将太阳能的利用设施与建筑融为一体,成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潮汐能与风能、太阳能一样,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洁净、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次投入永久受益。利用它们发电,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节约常规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开发前景日益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文 《经济世界》2000,(2):84-84
世界环保协会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这几年来正呈方兴未艾之势的新能源──太阳能,将从目前到下个世纪中叶,其开发将渐入高潮,它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有比例将从目前的1%激增至 50%,成为与通讯产业及信息产业并肩前进的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三大产业。 太阳能由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力,再加上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开发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深受世界各国能源开发专家的青睐。 目前,以太阳能为能源动力的飞机、飞船、轮船、汽车、自行车、炉灶和手表等已相继问世,太阳能住宅也深受人们的欢迎。 所谓太阳能住宅,即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