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乡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主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营建良好协调的村庄文化,增强文化建设,提高村庄综合竞争力,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我镇村庄文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艰苦与成绩,发展村庄旅游,是城乡兼顾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11)
当前,国家对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愈来愈重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保护好城市在发展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中注入文化氛围、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强市的建设,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文化开发的重镇,本文正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阐述陶瓷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深入发展以陶瓷为特色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旅游行业也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旅游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文化+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欢迎。也正因为这样,不论是哪的旅游景区,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旅游品牌,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旅游品牌,当地的文化旅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品牌能更好的让游客记住,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让区域旅游更具特色。本文主要是以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塑造为重点。对文旅品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突出品牌在区域文旅品牌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以"兵学文化"为标志的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在山东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打产品。但是各地在开发和建设孙子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重复建设、盲目开发等。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这不仅不利于孙子旅游资源开发,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孙子旅游资源市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指导,在乐山市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乐山市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以佛教文化、嘉州文化为主题,以体验满意度为统领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的建议,通过旅游文化的全程化渗透,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山市旅游开发的产品谱系。  相似文献   

6.
何桥昕  王倩  王宇 《中国市场》2013,(24):59-60,6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景区的特色之基。南京阅江楼景区以开放包容、极具特色的明文化为主题,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但因在开发中对明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其旅游吸引力的提升。鉴于此,本文首先在阐明明文化在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阅江楼景区明文化开发存在的不足。其次,从明文化的视角提出进一步提升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的若干建议,以期为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开发及其竞争力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商》2016,(5)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所在。民族文化旅游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失的一部分,如今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必然,同时也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而黔东南则以发展文明原生态旅游为主体,所以我们要发挥原生态旅游的特色,凭借本身具有的特色抓住机会来大力开发,争取实现经济的迅速提高。本文在原生态旅游开发中主要朝着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民族旅游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商品、以及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宣传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宣传少数民族旅游精神文化产品,全面提升黔东南旅游文化的形象,打造一个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旅游文化为主题并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民族旅游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8.
徽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盲目的开发,不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使徽州文化面临冲击。本文以徽州文化旅游为主题,通过对徽州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将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经济优势。协调徽州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实现徽州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南疍家人世世代代依港而居,以海为生,以舟为家,形成了鲜明的水居群落文化,并在海南文化旅游开发中受到业界的关注,个别疍家文化旅游项目已开始启动。而疍家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和论证应该综合考虑资源和市场的双方面情况。从市场角度,调查和分析游客对疍家文化旅游的需求情况,为相关开发和论证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立足于体验营销概念和文化旅游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营销导向下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思路,认为,文化旅游开发应以人本主义为原则,以旅游需求为基础,以创造市场为核心,以打造全新生活体验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特色民族文化为出发点,阐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广西梧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从全面发掘梧州民族文化,对现有民族文化点实行可持续保护;打造旅游线路,不断丰富民族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开发和打造梧州特色民族商业产品;加大民族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培养人才等方面来进行梧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为梧州及全国其他地区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从经济型向文化型的转变,随着旅游者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其对旅游文化内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促进了民俗文化旅游的飞速发展。以南京六合区"茉莉花"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六合区"茉莉花"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六合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种旅游开发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实施人才战略、将民俗文化融于地方特色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天津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但目前无论民俗旅游、文化旅游还是城市需要形象都缺乏凝练、推广以认同,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应遵循的活化展演性和休闲性,并设计了一系列开发思路与相关开发对策。为天津市旅游发展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毕进 《消费导刊》2010,(4):228-228
最近几年,宿迁市力图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发展理念,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文化,培育生态城市。纵观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人们正在由“观光时代”和“休假时代”转向“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旅游文化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灵魂,成为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本文基于宿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009年,我市又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市区旅游文化,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武鸣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资源基础条件良好,加上武鸣独有的区位优势条件,武鸣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武鸣的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是以典型骆越文化为引领的壮乡旅游文化,由此衍生出休闲养生旅游文化、骆越历史旅游文化、壮乡风情旅游文化等内容,在进行深入开发的过程中,在注意遵循一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灵活活化资源,有利于武鸣旅游品牌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福建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海西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从文化旅游的内涵出发,提出福建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应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体验为出发点,借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结合福建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发挥福建省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实现福建省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以此提出基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福建省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博 《商场现代化》2008,(6):274-274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引入外来文化为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案例不断增多,无锡即是其中之一。外来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快速地取得经济效益,但同时对城市原有文化产生影响,不利于原文化下的旅游开发。本文在无锡外植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中,探讨了外植文化导向下城市旅游开发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以形象驱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今天,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定位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以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文脉为核心进行形象定位,成功塑造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土文化",成为贵德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美青海"增添了亮丽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是复杂而又相互的。一方面,旅游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观念、文化及价值观等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妇女在旅游业中获得的发展也为当地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蓄积了后劲。选择大理市周城村为个案,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旅游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角色变迁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旅游的开发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主要分析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与商品化关系,探讨了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商品化保护及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