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初步估计,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培育增长极,发展企业集群,建设小城镇。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后 ,农村劳动力与国际市场已建立了某些联系 ,但就业的国际空间开拓得还不够。本文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加入WTO后 ,进一步转移国际市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是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揭示了我国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时间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河北省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正经受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发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入手.提出了在发展中实现富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樊学栋 《当代经济》2006,(12):23-2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丽  范秀荣 《技术经济》2007,26(5):123-127
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策,当然包括农村的小康建设。然而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非常大,不管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问题,或是农业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还是农村的市场秩序、生态环境、乡镇企业、城镇化、费改税等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症结难题。具体来看,问题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存在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地区。据测算,2002年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了16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7%。近些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正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即农林牧渔业)转移到非农部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为此,考察和研究河北省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河北省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霞 《时代经贸》2012,(20):248-248,255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基于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基地、启动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是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通市民工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飞 《经济师》2008,(12):236-237
江苏省南通市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民工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现象自2004年开始也客观地存在着。文章从农民工工资水平过低、农产品价格上涨、性别差异、农村劳动力供给趋缓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经济学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树立科学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观、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云肖境外输出的区位优势加大省外和境外输出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措施、结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云南劳动力转移与劳务输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9.
给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瑞 《经济论坛》2004,(2):111-11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里,承载着9亿农民,其中富余劳动力约有1.6亿左右。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92亿,其中农村人口为5.8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三农”问题却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