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界对羊群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广泛的实证检验。文章在界定研究对象为我国股市中现有"故意羊群行为",并进行理论和实证综述的基础上,对羊群行为下的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羊群行为的概念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的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在我国股市中,中小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大,但往往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没有自主明晰的投资策略,因此,不得不追随其他投资者行动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较强的传导效应,是一种被动盲从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动因分析——2009年数据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才华  陈暑楠 《价值工程》2010,29(20):19-21
羊群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一种普遍非理性行为,对我国的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羊群行为对短期股价波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股价的长期稳定。本文首先对羊群行为进行界定,然后旨在通过数据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实证,并分析其主要动因,最后针对其成因提出弱化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石荣丽 《企业经济》2004,(9):182-183
在阐述证券市场“羊群行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羊群行为”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并且对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现有的对“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股价分散度为指标,研究整个市场在大幅涨跌时是否存在显著“羊群行为”;二是以证券投资基金等特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它们的组合变动和交易信息来判断其是否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一、金融危机中我国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表现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因次级按揭资产质量问题浮出水面,随着抵押资产的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已逐渐发展成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并演变成了全球金融海啸。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深化直接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并迅速波及到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的震荡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2012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深圳A股市场个股的净买入和净卖出的公募基金数量数据,采用LSV模型测算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强度,分析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演变态势,并分析其对上市企业资本绩效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是存在的,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卖方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高于买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降低了企业股价收益率,但加大了股价波动,此外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也显著降低了企业长短期财务绩效.结论表明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未能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也未发挥参与企业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史言信 《企业经济》2003,(6):190-192
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投资博弈对我国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静态乃至动态博弈,使得股市按照他们之间势力的消长、投资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占市值较小,比如说小于20%时,股市上的投资者的行为将会偏离理性,从而引起股市的波动。为此,本文提出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范惠玲 《会计之友》2008,(22):105-106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到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本文分析了2007年来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股市健康转型和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名誉的考虑”和“投资经理激励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随着我国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透明的披露机制的压力以及基金的“相对业绩评价标准”导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交易中也出现了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到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本文分析了2007年来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股市健康转型和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国务院首次在公开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推进注册制审核制度的实行,因此将注册制运用于我国资本市场是近几年政府工作的重头戏,投资者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是决定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注册制实施为研究背景,运用博弈关系探讨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首先构建注册制下监管方、发行人以及投资者的收益函数表达式,利用博弈关系,分析其行为选择对投资者权益造成的影响;其次在博弈均衡状态下,分析影响投资者权益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在注册制下提高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哲  吕江林  朱小能 《财会月刊》2023,(22):125-135
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分析师和大众媒体的关注,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区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卖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市场体现着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素质和投资能力,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来自信息不对称。文章首先解释羊群行为的概念;接着根据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对其进行分类;然后研究信息不对称下价格对信息的传递;最后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羊群行为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博弈分析,即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智猪博弈”以及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博弈。阐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非合作博弈的严重后果,机构投资者在促使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后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互联网众筹投资者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本文以京东众筹平台为研究对象,选择存续期完整存在于数据抓取时间内的项目,分析当前投资者数量对后续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互联网众筹中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会受到前期投资者的影响,但该影响在到达一定阶段后会逐渐降低,即众筹羊群行为呈现倒U型。此外项目评论数、项目关注数及项目类别均对羊群行为起促进作用,项目剩余天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分析了短期行为的两种类型:搜集短期信息行为和短期交易行为。前者主要由最终资产不确定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信号传递引起,并导致了搜集短期信息的羊群行为;后者主要由短期价格变动以及最终资产价值不确定性引起:短期价格变化幅度越大,最终资产价值风险越大,短期交易行为越显著。最终对这两种短期行为提出了具有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羊群行为的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成因及其市场效应,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羊群行为现象,最后分别对投资者和监管者提出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