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仗依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是一个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的地区。东盟要在这样的地区建立一个以经济合作、政治-安全合作和社会文化合作为核心的东盟共同体,无疑面临着巨大困难。本文认为:东盟的共同体建设是在多样化中求统一,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但各国之间合作发展的统一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一致同意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AC)的雄伟蓝图。届时,东盟将成为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而在2004年11月通过的《万象行动宣言》中,东盟又对这一构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并将付诸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产生的背景,阐析其发展的路径选择,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进程、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鸣 《世界经济研究》2012,(10):81-86,89
2015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将主要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部分组成。迄今,东盟经济共同体推进势头良好,其发展无疑对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新的机遇。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分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态势,认为在未来3年里建立一个具有雏形意义的经济共同体是可能的,它将从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开始,即在贸易关税削减为零的基础上,形成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较低程度的自由流动,并最终形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功之路除了需要处理好与10+3和10+1的关系、与"环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关系,与APEC的关系这三对矛盾外,还取决于缩小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实现单一的大市场和产品基地、培育东盟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东盟共同体的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东盟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自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在东亚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东盟方式"是对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方式的一个总结,它为东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它进行研究对于构建一种普适性的地区一体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察东盟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东盟方式"的内涵、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及其意义做一个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7.
东盟成立50多年来成功维护了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长期和平、构建了有弹性的地区安全生态,但现有研究均无法充分解释东盟成功的原因及其安全实践背后的行为逻辑。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安全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源于其实体主义思维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与安全关系性之间的张力。要理解和解释东盟安全实践,需要运用关系主义思维、破解安全认识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基于世界政治关系理论关于共在存在、关系性身份和关系理性的基本假设,关系性安全认为,以维系共在关系和追求共享利益为导向的关系性身份确认过程,是实现本体安全与物理安全相统一的可持续安全目标的路径,行为体遵循关系理性的能动和创造性实践是关系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关系性安全从理论上克服了传统安全观对安全利益的孤立界定、对心理安全的忽视以及个体理性导致非理性安全结果等难题,也为理解东盟长期和平的安全生态建构以及多元灵活的安全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题为"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及学者应邀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与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别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经济与文化的视角对东亚共同体构建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魏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4):F0002-F0002
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承办了“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分论坛。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了主旨演讲。巴达维指出,东盟通过合作来促进区域团结,在共同体建设方面比欧盟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安全与安全共同体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全球尤其是地区范围的急剧扩散和亟待解决 ,使安全共同体的建构作为一条有效而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上地区安全的议事日程。同时 ,非传统安全的特性和该领域的地区合作促使国家角色身份发生积极的转变 ,有助于集体认同的形成 ,使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成为可能。这种关系在东亚地区得到充分体现和印证。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东盟需要联合起来,成为经济共同体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东盟多个国家,包括泰国在内都遇到经济放缓,甚至萎缩等问题,与1997年相比,1998年区外进入东盟各国投资下降67.7%,这是一次重要事件,使东盟领导人决定更深更广地整合区内经济,尤其是经济和金融,如果东盟不能团结  相似文献   

16.
17.
陈实  董彦  张宏 《中国报道》2014,(4):46-47
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发互补潜力,则是下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战略互信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要实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长期稳定必须超越具体问题、超越双边关系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出发提升中国-东盟的战略互信水平,这是中国与东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高度的战略互信,高度的战略互信必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长远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塑造有利态势。  相似文献   

19.
徐晓晨 《中国西部》2023,(5):108-119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共同缔造作为促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是实现社会安全治理、凝聚共同力量开展治理,进而建构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方式。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看,共同缔造通过共同利益奠基共同体的心理基础、以“五共”参与机制塑造整体性协作框架、以嵌套原生社会联系赋能制度机制、以愿景激励促推持久性共同行动。由此形成了以“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为支撑、以群众自我参与为基础、以共同安全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安全治理共同体。从治理效能看,共同缔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导向,在完善纵向到底的国家安全治理体制的同时,建构了社会安全自我治理的制度机制,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安全治理格局。以共同缔造建构社会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基层实践,为以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夯实总体国家安全的基层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20.
东盟安全战略新调整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9.11”事件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格局下,东盟国家加强了安全战略调整。通过强化内部协调管理,实施“大国平衡”战略。加强与西方国家反恐合作,努力构筑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以提高自身安全系数,加快“海上东盟”的扩张步伐。因此,在处理地区安全事务时,我们要有长远眼光,谨慎地对待南沙群岛主权和东盟与台湾关系问题,通过加强对话和交流,尽量减少戒心,把握住主动权,促进中国—东盟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