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先生夫妇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收入较多,衣食无忧.对于未来的健康医疗问题,他们尤为关注.在目前的收入条件下,他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健康险? 家庭状况 陈先生,44岁,某国企管理人员.年收入为20万元,有基本的社保.无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2.
了解必要的健康险知识之后,下一步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健康险.不少消费者在问,规划健康险有什么技巧?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险事业部,请相关负责人为我们解答.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全民医保体系下,商业健康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既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挑战。本文采用一阶自回归滞后模型,选取1997-2011年官方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及城乡居民家庭储蓄存款对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家庭储蓄存款的增长是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长的主要原因,社会医疗保险对商业健康险的替代关系并不显著。我们应该通过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开展大病保险,通过产品差异化,提高售后理赔,打造健康产业链等方式发挥商业健康险市场拾遗补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冯鹏程 《金融博览》2021,(14):57-61
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健康险已然成为民众的"标配". 例如,在美国,商业健康险在其医疗健康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2017年为例,美国的卫生支出高达3.5万亿元,约占经济总量的18%,绝大部分的医疗卫生费用是由健康保险来支付的. 不过,美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并非坦途,其也耗费了近90年的时间才使商业健康险成为主流. 那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健康险都有哪些发展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经营不够,市场定位不准,部分公司经营思路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业务主要由寿险公司经营,一方面,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05年保费收入仅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左右)且经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险的需求呼声又较为强烈,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寿险公司难免会将健康保险产品作为"敲门砖",使健康险沦为营销工具.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随着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健康险的作用日益突出.一项针对城市居民对各类商业保险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8.3%的城市居民把健康险作为首选品种,其比例已经超过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健康保险市场至今仍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上发展速度很快,但高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发展不平衡.本文从需求的角度,运用灰关联分析法,探求各种需求因素对健康险产品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保险消费意识、人口老齡化程度对健康险需求的影响极为明显,医疗费用的增长和保险产品的购买力也是影响其需求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国家财政对卫生的支出与健康险产品需求的关联度较低.这些结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认识我国健康险市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而且通过对健康险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对健康险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供可靠的资料,有利于促进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影响健康的有年龄、家庭、职业、收入、地域等多种因素,每个人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所需要的保障范围也就不一样.认真了解险种条款,弄懂责任保障范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品种,是消费者在购买健康险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特点来选择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9.
数字科技的未来图景下,我国健康保险发展呈现一系列数字化趋势。例如,数字科技促使健康险迈向场景化和个性化、支撑健康险定价更加科学和精准、有效缓解了保险信息不对称难题、助推健康险向管理型保险转变等。数字化正不断裂解健康险价值链,赋能传统健康险市场的转型升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数字化健康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健康险的数字化转型在数据来源、数据标准和数字化应用等方面仍存有许多短板。为提升健康险市场的数字治理能力,必须不断完善健康保险数据共享和流通机制,构建健康保险数据标准和规范体系,构筑“科技+保险+健康”的健康险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王博 《金融博览》2021,(14):53-56
一直以来,短期健康险投保容易、理赔难这一问题是投保者的一块"心病". 生活中,常会遇到短期健康险理赔争议的案例,是否赔付、赔多少,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各执一词,甚至对簿公堂. 作为消费者,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在万一发生疾病或意外时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从而减轻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压力.因此,能不能理赔、好不好理赔,就成了消费者选购保险时最关注的事项. 那么,关于短期健康险的理赔"秘笈",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1.
<正>健康医疗数据或破局行业难题1.商业健康保险行业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就医负担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发挥仍不够充分,保障功能和资金支持力度有待提升。一是健康险整体支付体量有限。  相似文献   

12.
经常有朋友说,我想要买健康险,但是品种太多挑花了眼,不知道选哪个比较好.确实,由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保险公司在健康险的投入上不遗余力,开发了很多新产品.而健康险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险种,对普通投保者来说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不容易.一般健康险,都具有犹豫期和免责期这两个条,应以此为参考选择健康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提升,健康保险作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未来健康保险行业将会是保险行业发展新动力。本文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为依据,旨在通过对我国健康险发展现状和山西朔州健康险发展概况的分析,探索影响健康险发展的因素、健康险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健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健康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职场的年轻白领,虽然收入水平较高,但也面临买房、结婚等实际的生活压力,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对健康提出较大挑战,在设计保险规划时应该先保障后投资,应当优先为自己配置一份基础的意外和健康险.  相似文献   

15.
语言真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文化现象.比如说,汉语中"危机"一词,就由"危"和"机"组成."危"是困难,"机"是机会.在英语中,"危机"叫"crisis",本义是处于十字街头,作出重大抉择的关头的意思.不容置疑,"非典"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是,老子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社会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灾难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就以保险业来说,因为"非典"的袭来,就使人们认识到了健康保险的意义和作用,给将来健康险业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忻怡     
《上海保险》2018,(8):5-5
<正>7月19日,安永和太保安联健康险联合发布《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健康险将逐步走向以满足个人客户医疗需求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闭环;健康险经营会脱离传统产/寿险业务模式,向生态化、专业化、智能化经营转变;支付方和服务方的高效合作是促进健康险服务闭环形成的关键;商业健康险与政府医保因地制宜,有机结合,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积极配合政府各部门参与医疗体系改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规范健康保险的法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基于此,各寿险公司红极一时的各类返还型健康险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停售。2007年的健康险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呢,保险公司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又会有哪些调整及考虑,老百姓又该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健康险?本文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养老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商业健康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健康养老保险产品的购买力水平对健康险需求的影响很显著;人口老龄化程度、保险深度也是影响健康险需求的重要因素;尽管社会医疗保险对健康险需求的影响最小,但是二者的关联度仍然达到了0.5223,并由此提出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健康养老服务关键在于提高人们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猛,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98年的25亿元增至2009年的573.98亿元,供给主体增加到89个,但整个健康保险业务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专业健康险公司开拓市场时,在销售模式及渠道选择方面仍缺乏成功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健康险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专业健康险公司应在网点营销、直销、电子商务、电视、电话等销售模式上积极探索,从而促进我国健康险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化经营不够,市场定位不准,部分公司经营思路存在偏差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业务主要由寿险公司经营,一方面,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05年保费收入仅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左右)且经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险的需求呼声又较为强烈,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