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金融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对消费金融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消费水平,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本文先阐述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概述,接着分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消费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更多的视角下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依据。劳动经济学是当今经济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能够从崭新的视角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将劳动经济学应用到消费金融的发展之中,本文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分析了消费金融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智霖  宋芷斓  高华 《中国商论》2022,(18):126-129
近年来,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主力军,但越来越多的新闻和案例表明我国高校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着诸多风险。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大学生消费金融认知度及使用偏好的调查分析,旨在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并提高其互联网消费金融体验感与满足感,为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平台开拓市场,达到买卖双方共赢,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消费环境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商平台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而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年轻群体旺盛的需求,这为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模式提供了机遇。本文梳理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及历程,总结了我国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消费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金融出现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消费金融的作用、推动消费金融的转型发展,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基于消费金融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发展消费金融的作用及意义,结合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新趋势。当消费金融日益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及消费者的金融教育,鼓励金融创新,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进一步推动消费金融的转型,从而引导互联网消费金融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了金融消费的时代,构建高效安全的金融消费体系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是实现金融消费、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释金融消费和金融投资的关系基础上全面界定了金融消费和谐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金融消费和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居民消费机理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之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投资占比较大、消费占比较小的经济结构下,金融体系更趋市场化的变革反而会降低消费率;随着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上升,未来的金融资源应更多地流向农村;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偏差,应更多支持消费。  相似文献   

8.
余隆炯  杨静 《消费经济》2003,19(6):53-54
金融消费是社会成员享受金融服务,满足金融需要的一种行为。近年来,金融消费的范围与内容不断扩展,个人金融消费已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重要的消费活动。但是,在金融消费领域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尚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一、金融消费中消费者主权缺失的表现从整体上讲,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消费中的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勿庸讳言,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消费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金融产品的生产者即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处于明显强势地位的根本性质并未改变。金融消费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正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换挡过渡。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探讨银行主体消费金融发展对策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介绍我国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从参与主体特征、消费场景和获客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和经验,并根据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互联网+"下促进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正好弥补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服务的不足;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风险管理不善、缺乏监管等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展开系统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此类产品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促进消费金融事业发展,满足消费者改善生活的需求并助力普通民众实现金融普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举办本次"2014全国高校消费金融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活动主旨本次征文活动旨在:(1)研究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基于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促进消费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2)研讨消费金融理论,加强消费金融知识宣传,并以此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和权益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科技可以实现金融在共享经济上的应用,因此讨论共享经济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不断加码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并存。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应用Fin Tech促进共享经济和共享金融的实现,同时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加强合作,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拓宽消费金融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蚂蚁花呗为例,探讨了消费金融创新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当前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现状,了解到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金融借贷行业的新需求,随后论述了新型消费金融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着重讨论了消费金融创新对于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旨在推动我国消费金融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骋 《中国市场》2014,(46):191-192
当前在城镇建设的背景下,正确的认识消费金融对于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的建设,鼓励我国人民进行适度的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消费金融的发展出发,指出消费金融在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本文主要对消费金融与城镇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加快消费金融市场对提高城镇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徐晴 《商》2013,(11):130-130
消费金融是商业银行目前以及未来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本文从目前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的现状入手,运用数据详细分析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聪 《商》2012,(5):192-192
2010年2月24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标志着我国首批金融消费公司进入正式运营。这表明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并且国家准备大力发展此类公司的决心。本文在介绍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经验,综合考虑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现实环境,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逐渐转向线上,并延伸至那些没有得到传统、主流金融体系服务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在阐述全球消费金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进行了分类,进而对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PEST分析,指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蒋少华 《消费导刊》2011,(15):37-39,43
消费金融对于促进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金融资源的跨期配置和为消费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我国政府已开始认识到消费金融的作用,并已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但总体而言我国消费金融服务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消费金融有效需求受限、有效供给不足、消费金融环境亟待改善等,本文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互联网金融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互联网+"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互联网+"影响研究的前提下,针对我国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分析大学生消费金融的特点,统计分析消费金融产品的认可度,对金融发展潜力进行研究,并且还需要针对分析发展阻力和前进动力。争取在"互联网+校园金融"环境下,实现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和大学生消费服务对策的创新跟完善,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消费金融事业发展,满足消费者改善生活的需求并助力普通民众实现金融普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举办本次"2014全国高校消费金融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活动主旨本次征文活动旨在:(1)研究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基于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促进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2)研讨消费金融理论,加强消费金融知识宣传,并以此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和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