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决定》明确了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提升站位、服务大局,以积极的行动融人新一轮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贾康  程瑜 《中国税务》2014,(1):20-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冶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意味着,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大幕将启。  相似文献   

3.
完善税收体系和调整税制结构是新一轮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此次税改将为河南经济带来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资源产品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平企业间税负。税改背景下,激发河南经济活力的对策包括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完善个税改革,积极推进"绿色"税制改革,对产业集聚区执行特惠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目前正在推进的税制改革被称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关于新一轮税制改革,早在2003年10月份,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0条已经做出了全面描述。2005年10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2006年3月份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将“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安排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24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2章第2节。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再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到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时近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税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向完善,特别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其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思维出发,把财税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破冰船"位置,作为事关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首选项。财政也明确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凸显新一届政府对财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2020年前中国改革蓝图,并着重就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及其实现路径做出清晰安排,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帷幕终于拉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形势下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将兼顾发展与转型、公平与公正和政府与市场,在指导思想上,今后的税制改革将更加趋向中性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草原税务》1994,(2):16-16
在呼盟财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李茂生副盟长对税制改革谈了几点认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税务纵横》2003,(12):6-6
11月15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北京“中国财税论坛2003”上表示,十六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指明了方向,财政将着力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积极完善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税制体制改革存在财税体制不兼容、税务机构不合理、税制结构不合理三忧,使财税体制改革出现很多困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面配套的财税体制改革:适当下放财权,适当上收事权;调整税种,完善税制;深化税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税制改革的研究区别于一般论文之处在于切入点的不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西方市场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新一轮税制改革应抛弃单纯完善税收机制的改革思路,以财产权的保护为逻辑起点,以市场经济的完善为目标,通过观念、组织、制度的建设来引导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以期达到尽快实现税制改革与宪政转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化与财税体制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分配主要采取利润上交的形式,税收的作用十分有限。1978年以后,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曾尝试过多种利润留成办法。但是,这些办法没有能摆脱统收统支的旧框框?留成基数和比例也很难定得合理,苦乐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尤其是已经大量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和日益广泛的对外经济往来,过去的利润留成办法行不通了,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核心的直接调控不得不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国家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扩大税收的职能作用,由此而产生了两步“利改税”。但是,这种改革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完全否定利润的作用,混淆了国家的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两重身份。存在的种种缺陷最终导致人们对税收的怀疑,并试图以“承包制”取代税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日前撰文指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税收理论界和实践层展开了围绕落实下一步税制改革议题的密集讨论,几乎每一场讨论,都一再地触碰到一个实质性问题:新一轮税制改革与以往的税制改革究竟有何不同?高培勇认为,这种不同可从多个角度归结。比如,改革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进入新一轮税制改革序列的是"六税一法"——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  相似文献   

14.
15.
正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和战略动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建设的里程碑",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框架。在那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财税改革中,财政部派驻各地中企机构始终围绕中心、奋力拼搏,同步改建成立专员办,  相似文献   

16.
刘佐 《税务纵横》2003,(12):8-14
从1978年到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商税制改革从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人手,进而推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初步建成了一套内外有别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台的新的税制体系,大体适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状况,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全面加强,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增强,对于促进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湖南地税》2006,(1):17-18
2006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贡献。消息人士评论说,随着中国财政“蛋糕”逐年做大,为中国实施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2006年中国财税制度改革将进入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唐陵玉 《理财》2003,(1):27-27
1994年实行的增值税税制改革,虽然在征税范围上从原先局限于对部分工业品在生产环节征税改变为对所有的货物在销售环节征税,但是仍然不允许纳税人扣除固定资产包含的进项税额,继续维持了对固定资产的重叠征税。这种生产型的增值税对于稳定财政收入作用很大,但对经济的增长却有阻碍作用。在投资需求比较旺盛的时期,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抑制投资规模的扩大,防止经济过热;但在投资需求相对趋弱时,生产型增值税对于经济的抑制作用就格外的明显。中国目前正处在总需求不足的经济状态中,所以,改革生产型增值税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