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口市(原黄县)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东临烟台,南接青岛.西与潍坊毗邻,东北与天津、大连,秦皇岛、北戴河等名城以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区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总面积893平方公里,辖14个镇(区、街).海岸线长684公里,62万人口。龙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000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黄县,设立龙口市,隶属烟台。  相似文献   

2.
渤海聚焦     
<正>山东:龙口市在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结点——胶东半岛的西北部,一座被誉为“渤海明珠”的新兴港城正在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商家眼中的投资热土,这就是史有“金黄县”美誉的龙口市。龙口市地处渤海湾南岸,是环渤  相似文献   

3.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与大家共谋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问题。在此,对“科博会”组委会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这次科博会就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举办高层论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我认为,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44):14-15
【香港《香港商报》10月24日】 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曾被预言为中国下一个经济极速增长带。而近日有专家指出,由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三个城镇密集地区组成的环渤海,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圈。熟悉环渤海经济圈的专家指出,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圈内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展计划,北京、天津已经联手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山东的“半岛都市群”战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环渤海经济圈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党的十四大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放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在重新划分经济区时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对之进行了单独的规划,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国外投资者的兴趣,本地区的各级领导和企业界人士越加认识到联合起来,优势互补,某谋发展的重要性,区域俣作的形势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3月25日,在天津图书馆召开了“环渤海经济圈”多媒体数据库审定会,审定小组由天津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天津市信息中心、环渤海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环渤海经济望》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们听取了数据库组研制小组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多媒体数据库建库背景及库结构的介绍,并察看了““环渤海经济圈”数据库的网页。专家们一致认为:一、数据库以经济建设为主线,重点反映区域内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概况及动态趋势,有利于宣传环渤海区域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开放、合作和发展。二、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经济圈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受到了普遍关注,从实际利用外资额来看,环渤海经济圈是北方吸引外资最大的地区,那么,在这个区域,是否存在一个中心城市起“龙头”作用?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和青岛城市规划的兴起,天津和青岛的龙头之争开始凸显,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天津和青岛的发展是应当有所侧重,还是齐头并进?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天津和青岛分别作为中心城市的模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津还是青岛,都没有作为整个地区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津发展更胜一筹,因此,为了提升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两个城市应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要利用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外资利用上各取所需,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上海、广东为核心的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中心已经形成,并日益显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与辐射功能。但是,由于地缘的、历史的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差别.地处北方的环渤海经济中心至今仍未形成。要想改变我国经济“北轻南重”的格局,必须尽快建立北京、天津环渤海双核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指向”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发展新理念.近年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用于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环渤海城市制定“十二五”规划及更长远时期规划.需要高度重视的八大“发展战略指向”是:充分发挥环渤海城市普遍临海的地理优势,以新理念强力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环渤海区域已经确定的进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布局,以新理念加快推进临海地带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城市所具有的特色比较优势.以新理念完善城市品牌价值链运行体系:实施以新理念为指导加快推进城市清洁生产体系建设.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真正建立起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经济新结构:突出大港口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环渤海城市港口集群联合发展战略:实施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的综合配套体制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以新的人才观引进和培养人才,建立与城市发展同步的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营视界》2008,(1):44-47
东光,始建于公元前203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称“观州”。 东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千武路和正在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境内纵横交汇。  相似文献   

11.
隆学文 《首都经济》2005,(12):78-79
2005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正式进入“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改革,带动珠三角;90年代浦东率先开发,带动长三角;新世纪前10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进入“国家战略”,京津冀“环渤海”圈迎来了发展契机。 北京作为环渤海区域的首位城市,如何在点燃滨海新区这台引擎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应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动京津区域合作乃至环渤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I0003-I0003
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构成的“大北京”规划的中心,有一块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热土,这就是——宝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京津经济一体化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举措正陆续出台。以“北京奥运”为“引擎”,以北京、天津“双子星座”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京津(冀北)鼎力筑起的“第三极”已初显轮廓。而这一切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产业布局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发展步伐加快.为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第三经济增长极带来重大机遇。本文立足于考察本区域的产业融合形成机制,着眼于内生性增长的实证分析,研究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圈了之     
近年来.对于“经济圈”、“经济带”、“都市圈”之类的提法越来越多.什么9+2、5+2、3+2.什么长三角、环渤海之类.现在又出来一个“长三角经济带”.当然无论“圈”或是“带”.都不可否认其的影响力和作用,但是.这不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0—2007年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基于PanelData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总体来说环渤海区域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效应在区域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发展走的并不是一条“市场主导”的道路,而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滞后性演变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要增长极的经济合作区的概念.决定着在“经济无疆界”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区、环黄海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圈区的相互交融发展。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综合配套改革,实现环渤海经济圈联合与合作;要通过建立泛环渤海经济圈,使其成为世界级的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嘹望》杂志等报刊应该为泛环渤海经济圈城市更广泛、更实际、更有效的合作与联合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8.
《首都经济》2007,(2):83-83
1月18日,主题为“迎新飞越.谋局2007”的北京房交会联合主办签字仪式暨环渤海品牌联盟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区域港口群竞合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永 《改革与战略》2009,25(7):105-106
环渤海区域有着无可替代的港口物流优势,目前正面临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但产能过剩趋势也开始显现,区域内港口群急需资源整合,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实现共赢。从区域环境分析,影响环渤海港口群竞合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在国际层面主要是东北亚地区日、韩港口的挑战;国内层面主要是“双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以及区域内本身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凸现压力。本文试从环渤海区域环境状况、资源状况分析着手,探讨地区间选择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环渤海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资源环境合作的务实化发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